Dialog半导体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何凌:“两家公司的隔空充电技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但真正的远距离无线充电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市场还面临挑战,隔空充电的发射端设备目前采用工艺比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对充电设备的定位精度还有较高要求;同时开发者需要在设计中同时考虑发射功率、频率、并将成本降到消费者可接受范围还需时日。”
1月29日,摩托罗拉和小米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天发布了自己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与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上的无线充电相比,顾名思义,“隔空”意味智能设备可以摆脱需要紧贴“充电板”充电的束缚,从而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都可实现持续充电。尽管这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但两家手机厂商的高调宣传,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隔空充电”这项黑科技产品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可能。
目前,用于实现隔空充电的技术主要有磁共振以及无线射频两种,OPPO的隔空充电技术采用磁共振式,当发射端能量遇到共振频率相同的接收端时,就可以通过共振效应进行电能传输。而小米和Moto的隔空充电采用了无线射频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能量,且可以使用不同波段的无线电来获得不同的充电功率。
谈到无线RF充电,就不得不提起Ossia和Energous。早在2013年,Ossia公司就研发出Cota无线电力传输系统,该系统利用智能引导的天线阵列聚焦一束微波发送给接收组件,不需要任何中介设备,最远的传输距离可达9米。2015年,Energous在CES上展示了远距离无线充电发射器 WattUP,该公司声称,WattUp是“唯一可以同时进行基于接触式的和基于非接触式的无线充电的、还可以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充电的技术”。2016年Dialog对Energous进行了投资,并负责了WattUP产品的市场、销售等工作。
虽然无线射频显然能够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贴近人们想象中的“隔空充电”场景,但在优点突出的同时,缺点也同样致命。Dialog半导体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何凌表示:“磁共振式可实现中远距离大功率充电,但对小型化和共振频率调节难度非常大;RF无线电波式成本较低,可实现射频覆盖范围内的多个设备同时充电,但易受干扰、传输效率低,适合于低功率场合。”
当然,技术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是否与其特性相适配。何凌认为,不同的市场领域会因充电距离和传输功率的差异而对不同的无线充电技术有倾向性。当然无线充电技术所面临的共有技术壁垒还包括如何解决在充电距离、充电功率增加时所带来的辐射问题。
据了解,小米此前发布的隔空充电技术正是采用毫米波进行能量传输,最高功率达到了5W,相比于Cota已经是质的飞跃,至少在功率层面上达到了可以为手机等智能设备供电的水平。而小米、摩托罗拉等多家手机厂商近期扎堆宣传,高调展示隔空充电技术,是否意味着这项“黑科技”已经被解决了关键问题,很快能够进入市场?
何凌对此表示并不乐观:“两家公司的隔空充电技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但真正的远距离无线充电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市场还面临挑战,隔空充电的发射端设备目前采用工艺比较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对充电设备的定位精度还有较高要求;同时开发者需要在设计中同时考虑发射功率、频率、并将成本降到消费者可接受范围还需时日。”
对于无线充电的安全需求,今年2月19日,工信部发布了《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对无线充电设备的工作频段、额定功率、电磁辐射等制定了标准限制。尽管只是征求意见稿,具体标准数据并未落实,但对于无线充电行业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
何凌认为,无线充电统一的标准将使不同厂家的无线充电设备具有通用性;无线充电厂商也会注重提升无线充电效率,避免造成能源浪费,并促使他们在产品稳定性、充电稳定性等方面做出积极改善。
在线留言询价
型号 | 品牌 | 询价 |
---|---|---|
RB751G-40T2R | ROHM Semiconductor | |
BD71847AMWV-E2 | ROHM Semiconductor | |
TL431ACLPR | Texas Instruments | |
CDZVT2R20B | ROHM Semiconductor | |
MC33074DR2G | onsemi |
型号 | 品牌 | 抢购 |
---|---|---|
STM32F429IGT6 | STMicroelectronics | |
ESR03EZPJ151 | ROHM Semiconductor | |
TPS63050YFFR | Texas Instruments | |
IPZ40N04S5L4R8ATMA1 | Infineon Technologies | |
BP3621 | ROHM Semiconductor | |
BU33JA2MNVX-CTL | ROHM Semiconductor |
AMEYA360公众号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