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立讯精密因拿下苹果公司的 AirPods 订单后,成为苹果供应链中重要一员,而 AirPods 销量火爆也给立讯精密营收带来大幅增长。在苹果手机领域,立讯精密在 7 月发布公告称,立讯精密及其控股股东将出资 33 亿元人民币,收购纬创资通直接及间接控制的全资子公司纬创投资(江苏)有限公司及纬新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100%股权,其中,上市公司立讯精密在此次收购中出资 6 亿元。
目前,苹果公司中国的代工制造商有富士康、和硕科技、纬创集团和比亚迪电子等,其中,富士康、和硕科技和纬创集团为苹果公司提供 iPhone 整装代工业务,纬创集团的规模最小。即便立讯精密的收购对象在苹果 iPhone 的代工业务中占比不多,但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交易完成后,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
要成为“富士康”,立讯精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围绕着立讯精密的机遇不止于此。比起业绩,资本市场更加关注成长性是否坚固。立讯成长性的看点之一在于苹果,未来能否在切入 iPhone 组装,在苹果供应链上拿到更多业务;但更重要的看点是,立讯精密需要借助苹果这张金字招牌,乘上国内 5G、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电子崛起的东风。
外界对中国通信行业及 loT 消费电子产品崛起的期待,成为立讯精密等本土制造代工企业成长性的背书。
立讯精密距离富士康还有多远?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立讯精密业绩不断向好以及与苹果的“亲密度”不断上升,有市场声音认为立讯精密已经对苹果最大 iPhone 代工厂商富士康形成了挑战。
与立讯精密良好的财报数据相比,鸿海精密发布二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季度收入为 1.13 万亿新台币(约为人民币 2664 亿元),环比增长 21.38%,但同比下降 2.77%。受客户新机上市时间推迟影响,鸿海预计三季度收入环比会有个位数增长,但同比会出现两位数下滑。
虽然二者存在财务数据的“此消彼长”,但在具体的苹果代工产品上,立讯精密与富士康仍有区别:目前,立讯精密是 AirPods 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则在 iPhone 组装端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
10 月 26 日早间,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已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应对另一苹果代工制造商立讯精密带来的挑战,后者被认为对富士康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消息还称,该项目由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在去年发起成立,一直在研究立讯精密的技术、扩张计划及招聘策略等。
对此,富士康方面在 10 月 26 日午间就做出了回应,称“成立工作组应对立讯精密竞争”的消息不实。
5G 时代,立讯精密能否借中国制造弯道超车
即便绑定苹果意味着风险,意味着紧箍咒,但在绑定过程中,立讯精密建立起更多的外延,从手机零配件向 AirPods 组装、AppleWatch 组装封装,乃至于今年扩展至 iPhone 组装,业务不断扩展,已逐渐被视作拥有综合能力的平台型代工企业。
在手机领域,2011 年立讯精密收购联滔电子,开始进入苹果供应链,为 iPad 生产连接器。同年,立讯并购科尔通讯,开始进入华为供应链;2016 年之后,在国产手机几大品牌的崛起之中,立讯分享了诸多红利。今年 7 月,立讯公告称将出资 33 亿元,收购纬创股份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 100%股权,纬创是仅次于富士康与和硕的 iPhone 第三大代工厂,因此外界普遍认为立讯将借此进入 iPhone 代工链。
在汽车电子领域,2012 年立讯精密并购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开始成为日系整车品牌的汽车电子供应商。2013 年立讯收购德国 SUK,进入整车精密塑胶件领域。
在声学领域,2013 年立讯收购苏州美特 51%的股权,以此为起点开始布局 AirPods 代工,2017 年,准备充足的立讯不但获得 AirPods 部分订单,还帮助苹果提高生产良率,极大缓解了产能瓶颈,这期间,苹果 CEO 库克还到访立讯昆山工厂,成为外界对立讯精密的最大谈资。
这样大范围的收购、并购,并未给立讯带来较大的风险。从公司财报中可以看到,立讯精密 2011 年的商誉为 4.29 亿元,2019 年末商誉 5.33 亿元,9 年并购中,商誉增加金额仅 1.4 亿元。
通过一系列收购、整合,立讯精密在较小的代价下,编织出了自己的业务版图,业务拓展至消费电子、通讯互联、电脑互联、汽车互联、连接器及其它五大板块,以此建立起成长性。
2010 年上市时,连接器还几乎是立讯精密唯一的产品,但目前该业务的占比已然较低;此后,电脑互联成为传统主营产品,2015 年和 2019 年的收入规模分别为 38.9 亿元、41.13 亿元,但支撑起五年增长后,这块收入目前增长近乎停滞。此后,通讯互联、汽车互联、消费电子接棒。
其中,2015 至 2019,消费电子业务收入规模从 44.16 亿元提升至 519.9 亿元,四年增长近 12 倍,收入占比达到 83.16%。同期,通讯互联业务收入规模从 7.03 亿元提升至 22.37 亿元,四年间增长超 3 倍;汽车互联产品从 8.42 亿元提升至 23.61 亿元,也增长近 3 倍。
通过业务的外延,立讯精密逐渐成为苹果供应链中的平台型公司,业务空间更加具备想象力。在此情况下,外界普遍期待立讯精密能够在苹果供应链中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然而,也如前文所述,在苹果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之下,立讯精密已很难获得如鸿海同体量的空间,对苹果的依赖,是其业务现实的“紧箍咒”。
但对立讯精密而言,在与华为、小米以及国内手机、消费电子厂商之间的合作中,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性。依托于苹果等核心客户建立起的代工能力及由此带来的品牌效应,立讯精密开始在国内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相比于“世界制造代工厂”的鸿海,立讯精密已成为中国制造最优质的本土代工厂之一,依托于本土消费电子产品的崛起,立讯精密有望获得更大空间。
在通信领域,立讯精密已进入诺基亚、华为、思科、浪潮等的主要供应链;汽车领域,立讯精密已成为长城、日产、宝马、奔驰等整车厂的供应商。由此而来,立讯精密同时搭上 5G 及新能源汽车两大概念。
立讯精密并未在财报中公布业务上游品牌的具体信息,但在由手机转向 loT,以及由 5G 引发的硬件升级、国产消费电子品牌逐步崛起的过程中,外界期待作为本土企业的立讯精密获得更多资源,展现出更强的业务延展性。
中国通信行业及电子品牌崛起的故事,成为立讯精密等下游制造代工企业成长性的背书。
结语:制造业资源争夺战再起
然而,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要适应上述市场的竞争,立讯精密仍需维持较大投入以不断适应新的产品需要,且还需面临崛起的其他竞争对手。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2017 到 2019 的三年间,立讯精密技术人员从 0.5 万人人增加至 1.3 万人,为了留住人才,立讯已多次发起针对核心技术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此外,2019 年立讯的研发投入达到 44 亿元,比五年前翻了 11 倍。
消费电子产品快速迭代、通信设备及汽车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制造业代工已发生变化,不再是鸿海成长中,依靠低成本的低端制造能够长期维持稳定利润的时代了。新的形势下,为新的玩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然而,竞争者也在增多。除了立讯精密外,歌尔股份也正依托于苹果链条崛起,歌尔股份将业务线拓展至与立讯精密差异化的领域,包括 VR 可穿戴设备等。
此外,立讯精密的总营收仅有鸿海的二十分之一,这意味着鸿海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布局未来。
除了技术人才的争夺外,制造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工人的争夺也在开启。国内人力成本上升的连锁反应中,立讯已将部分工厂设立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而就在近日,路透社报道称富士康也将在越南设立工厂。
总而言之,立讯精密要撼动富士康的地位绝非易事,不仅要在苹果的链条中获得更大的空间,还要在时代的下一个机遇中争取弯道超车。
上一篇:多家MCU大厂宣布“涨价”
在线留言询价
型号 | 品牌 | 询价 |
---|---|---|
CDZVT2R20B | ROHM Semiconductor | |
BD71847AMWV-E2 | ROHM Semiconductor | |
RB751G-40T2R | ROHM Semiconductor | |
MC33074DR2G | onsemi | |
TL431ACLPR | Texas Instruments |
型号 | 品牌 | 抢购 |
---|---|---|
BP3621 | ROHM Semiconductor | |
BU33JA2MNVX-CTL | ROHM Semiconductor | |
STM32F429IGT6 | STMicroelectronics | |
ESR03EZPJ151 | ROHM Semiconductor | |
IPZ40N04S5L4R8ATMA1 | Infineon Technologies | |
TPS63050YFFR | Texas Instruments |
AMEYA360公众号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