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之争”聚焦OLED供应链 “国产屏”何以保证不“被断供”?

发布时间:2020-06-01 00:00
作者:
来源:hqew
阅读量:1539

尽管“内斗”形势日益加剧,但宏观来看,本土面板厂商的最终宿敌仍然是三星、LG以及JDI等这类主流显示面板大厂。尽管这些年,国内如京东方、TCL华星以及深天马等厂商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攻城略地,在LCD面板市场打下了一片江山。但面对需要更高技术门槛的OLED战场,本土企业虽通过过去多年的持续攻坚获得了一定的量产出货能力,但相比三星以及LGD这类大厂而言,在整体质量和实际应用表现上仍存差距。

       就以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P40 Pro屏幕“抽奖”为例,为保供应链稳定,P40 Pro的显示屏来源于LGD和国内某屏厂两家不同的屏幕供应商。也正因此,消费者会随机购买到采用LGD和国产屏不同屏幕品牌的手机,类似于“抽奖”,但二者在显示效果和屏幕质量上却大有不同,这也引得不少消费者诟病。毕竟,从屏幕子像素的排列上来讲,RGB-Delta的排列方式在实际PPI的折损上要比LGD的钻石排列更多一些。所以,同样一块屏幕,如果消费者买到的是LGD版本的,在显示精细度上会更高。

主位之争”聚焦OLED供应链 “国产屏”何以保证不“被断供”?


       三星就自不必说,有业内人士分析,典型以亮度均匀性来做对比,三星E3发光材料的屏幕,高低亮度差基本可以控制在50nit之内。而国内如某大厂的显示屏最大高低亮度差在104nit左右,这也是为何会被诟病称为“抹布屏”的问题所在。

       当然,“国产屏”的相对弱势也是事出有因。某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从现在的进度上来讲,其实国产屏在OLED方面已经做的很不错了,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从性能参数上来看,比如屏幕子像素的排列,实际上也是为了规避三星这类国际大厂的一些技术专利而‘曲线救国’,所以难免就会出现一些质量上和应用上的问题。”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OLED“国产屏”主力军们,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自然也会成为美日韩等国在供应链端进行各种有预谋的限制的“头等目标”。毕竟,无论是生产AMOLED屏幕产线所需的机床、设备以及核心材料等多个供应链关键环节,几乎都有美日韩企所卡位。就拿有机发光材料为例,目前来看,国内能够实现高质量以及大规模的有机发光材料量产的厂商少之又少,供应商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海外企业,比如小分子发光材料领域的出光兴产、三井化学、三菱化学等,约占据80%的市场份额,而高分子材料领域也有covion、英国cdt、美国杜邦等。

       相对来讲,国内虽然从事该领域材料生产的企业也不少,但真正能够直接为面板供应材料的却屈指可数,某业内资深人士解释到:“发光材料的制备流程首先是将化工原材料有机合成中间体或单体的粗品,然后再合成OLED单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合成升华前材料或升华材料,最后由面板生产企业蒸镀到基板上,从而形成OLED有机发光材料层。但由于整个过程中涉及非常多的核心关键技术,欧美日韩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建立了很强的专业壁垒,国内企业想要在没有技术授权的情况下,规避专利并开发出新的量产方案实属困难。”

       目前,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在OLED中间体或单体粗品材料的供应上逐步打破垄断,虽然真正能够提供技术难度更高的“升华品”终端材料的企业非常之少。但乐观来看,国内在中间体和前端材料领域也算小具规模,不少企业已经能够实现规模量产并打入全球OLED材料供应链,某种程度上来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产化”,初步具备了向更核心关键的材料制备领域进军的底气。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不断通过参股、并购国际大厂的相关业务等方式来建设自主供应链。比如今年2月26日,国内雅克科技宣布以58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35亿元)购买LG化学下属的彩色光刻胶事业部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与彩色光刻胶业务相关的部分生产机器设备、存货、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经营性应收账款等,进而获得了在彩色光刻胶和TFT-PR光刻胶的技术、生产工艺和全球知名大客户资源,强化了面板光刻胶领域的“国产化”堡垒。

       但众所周知的是,从0到1容易,从1到N却难。毕竟,更多高技术门槛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本土企业在过往经历中未曾有过探索,且需要规避各种国际大厂设下的专利陷阱,同时还要防备国外企业在供应链上的重重卡位,在此基础上开辟自主创新之路难度可见一斑。虽然,眼下通过收购和参股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国外先进大厂的相关技术资源和专利,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本土企业仍需借助已获得的基础资源去发展自主创新技术以及“国产化”人才和团队,因为若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国外核心技术团队借机出走(比如最近的Imagination核心团队出走事件),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再优质的资产和技术资源可能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总之,手机OEM的这波集中“砍单热”,虽然从表面上对整个面板产业会造成较大冲击,提升面板市场的投资风险。但从侧面来看,这种不断加剧的“内斗”形势却有利于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未能经受住市场波动考验的企业将快速出局,留下来的也都将是大浪淘沙后的高质量供应商,这将为未来手机厂商们提供更高效且集中化的选择。但长远来看,本土企业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树立比肩三星等大厂的竞争力,仍需将主要精力集中于OLED等这类更高技术门槛且更受市场欢迎的技术的开发上,尽管现有国产供应链难以满足需求,但编者相信,后续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辟“曲线救国”的路径,加之国内在“国产化”技术团队和人才的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让国际手机大厂大量采购“国产屏”,自然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OLED|LGD扩大苹果iPhone面板生产!加速LTPO设备的搬入
  CINNO Research 产业资讯,LG 显示增加了苹果 iPhone 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的生产。  据韩媒 Thelec 报道,11 月 9 日业界消息,LG 显示决定增加被称为“苹果专用线”的位于京畿道坡州 E6-1 及 E6-2 生产线的产量。到明年,母板投入标准为每月 2.5 万(25K)张,LG 显示将扩充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薄膜晶体管(TFT)工艺设备。  LG 显示目前正在优先搬入 5K 规模的 LTPO 设备进行安装,到明年 5 月将再搬入 10K 规模的 LTPO 设备。在完成 10K 规模的 LTPO 设备追加订单后,计划的全部 25K 规模的 LTPO 设备投资将结束。据悉,LG 显示合作公司正在等待预计于明年 5 月搬入的设备订单。  LTPO 是苹果计划明年从 iPhone 新品的高端机型开始应用的 TFT 方式。在现有的 iPhone 上使用的低温多晶硅(LTPS)TFT 结 Oxidei(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的技术,可降低 OLED 面板驱动功耗。因为是在现有 LTPS 工序中加入 Oxide 工艺,工艺标准较为苛刻。  对于 LG 显示追加搬入 LTPO 设备的背景,似乎是已经得到了苹果的承认。若未取得苹果对面板品质的认可,LG 显示很难将生产线从 LTPS 转换到 LTPO。  而 LG 显示将搬入较小的 25K 规模 LTPO 设备,而不是现有 E6 生产线的 30K 的规模。据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不需要将 LTPS 方式的生产线全部转换为 LTPO,或者现有生产线中有一些无法利用的生产线。  预计明年 5 月以后搬入的 20K 规模 LTPO 设备将用于向后年 iPhone 新品中采用 LTPO 方式 OLED 面板交付。搬入相关设备后,从稳定生产线,到客户认可,一般需要 6 个月。在此之前,设备制作从下单开始需要 6 个月左右的时间。  LG 显示此次增加 Oxide 工艺的现有 E6-1 及 E6-2 生产线投资结束后,还将追加投资 E6-3 产线。E6-3 生产线也将专门为苹果打造,规模为 15K。  据悉,目前苹果计划在明年的 4 款 iPhone 新品中,将 LTPO 应用于最高端的两款机型。三星显示也将将位于忠南峨山汤正的部分 A3 生产线转换为 LTPO。A3 的产能为是母板投入基准每月 105K。三星显示曾在今年下半年上市的三星电子 Galaxy Note20 Ultea 中采用了 LTPO 面板。
2020-11-10 00:00 阅读量:1938
OLED | 三星从美国商务部获批可继续向华为供应OLED面板
三星显示从美国商务部获得向华为供应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有关的出口许可。自上月 15 日美国开始对华为实施进一步制裁以来,在韩国企业中,三星显示率先取得了出口许可。 根据韩媒 Zdnet、韩国经济 10 月 27 日报道,据显示行业消息,三星显示上周从美国政府获得对华为供应 OLED 面板的出口许可。据悉,9 月 15 日,随着美国对华为的进行追加制裁后,三星显示成为在在韩国显示行业中率先被受理出口许可申请的厂商。 显示器行业一位相关人士称:“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都向美国申请了对华为的出口许可,过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获得了供应审批的决定”,并称“据分析,三星显示的出口许可批准之所以最先下达,虽然有申请时间更早的原因,也因三星显示在华为 OLED 面板供应占比最高(三星显示 8%,LG 显示 1%)”。另一方面,美国商务部此前曾采取措施,禁止凡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和设备,在美国和第三国生产的所有半导体未经美国政府批准出口给华为及相关公司。由于上述出口管制措施,包括三星显示和 LG 显示在内的三星电子、SK 海力士等韩国的主要电子元器件业界厂商,立即向美国政府提交了出口许可的申请。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对华为制裁的核心是半导体,因为显示器有多家面板供应商,不是直接监管对象,所以会轻易发放许可。 但是若华为在制造智能手机时无法买到所需的内存半导体的话,未来是否会再购买三星显示的面板还是个未知数。 分析认为,除非美国半导体制裁全面放开,否则即使能进口面板,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也很难重新恢复。 另外有分析称,像此次三星显示的获得授权一样,美国近来在除 5G 智能手机用半导体外的零部件上,有逐渐放松制裁的氛围。 此前,英特尔和 AMD 也表示,已获准向华为供应 PC 或服务器等所需的中央处理器(CPU)为主的产品。
2020-10-28 00:00 阅读量:1399
大陆OLED驱动芯片占比不足1%,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集微网报道(文/无剑芯)近期,有机构预计,2020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市场中的占比将达5%。该预测很可能过于乐观,实际上中国大陆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厂商的生存现状远比想象的还要残酷。多位AMOLED面板驱动芯片从业者向集微网记者透露,2020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市场占比可能连1%都不到。为何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如此之低?中国大陆厂商该如何进一步提升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OLED驱动芯片投资潮兴起随着中国大陆AMOLED面板产线陆续量产,近两三年中国面板厂商AMOLED出货持续攀升。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大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5500万片,同比增长约165%,市场占比提升至12%。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但是Omdia仍然预计全球AMOLED智能手机市场将增长9%。AMOLED市场的持续扩张将带动AMOLED面板驱动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2020年AMOLED面板驱动芯片全球市场规模预计60亿元,2021年有望达到8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汇顶科技、集创北方、中颖电子、晟合微电子、格科微、云英谷、吉迪思、新相微、华为海思、芯颖、奕斯伟等纷纷涌入。其中中颖电子从2009年就开始涉足面板驱动芯片研发,2015年AMOLED驱动芯片出样,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量产;吉迪思在2016年第二季度量产刚性屏AMOLED芯片,2018年9月联手中芯国际正式量产40纳米AMOLED驱动芯片;2019年下半年,奕斯伟和云英谷开始量产AMOLED驱动芯片;今年6月,集创北方总部暨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和先进测试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今年8月,广东晟合微电子有限公司已配合国内知名品牌作为第二供应商进行供货验证,其手机驱动芯片在出口市场全部验证通过。显示行业人士透露,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已经在大量生产HD、FHD规格的产品。其中中颖电子、云英谷在AMOLED驱动芯片市场取得一定突破,实现了上百万片出货。目前,韩国AMOLED驱动芯片厂商主导全球市场,中国台湾厂商和中国大陆厂商主要跟随着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厂商的脚步逐渐成长,预计中国大陆厂商市场占比2021年有望超过1%。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率低虽然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是由于AMOLED驱动芯片技术难度大,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积累不足,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偏向采用更加成熟的AMOLED驱动芯片,中国手机大厂不敢冒险采用,导致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市场推进速度相对较慢。目前,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厂商处于发展初期,为了加快发展速度,更偏向采用相对成熟的AMOLED驱动芯片。原本三星LSI、Magna Chip、Silicon Works这三家韩系驱动芯片厂商是中国大陆AMOLED面板厂的首选,但是韩系驱动芯片厂商被限制向中国面板厂商供应AMOLED驱动芯片,拥有更多技术积累的中国台湾驱动芯片厂商成为中国面板厂商的第二选择。在过去几年中,和辉光电和维信诺都采用瑞鼎科技的AMOLED驱动芯片,联咏也在2019年成为京东方主要AMOLED驱动芯片供应商之一,让台系驱动芯片厂商迅速发展,并跻身第二梯队。作为第三梯队的陆系驱动芯片厂商则主要依靠渠道切入维修市场,处于市场边缘地带。AMOLED驱动芯片技术难度较大。以中颖电子AMOLED驱动芯片为例,虽然中颖电子早在2015年就推出FHD AMOLED驱动芯片样品,而且过去五年不断改版,不断升级,但是中颖电子至今还在停留在FHD阶段,可见 AMOLED驱动芯片有一定技术难度。实际上,AMOLED驱动方式、像素排布与LCD的不同,所以AMOLED面板一般需要DMURA的电路补偿、特殊的像素排布算法。据透露,OLED采用电流驱动,单颗像素需要多个TFT支持,但是随着晶体管阈值变化,TFT器件的电压会出现漂移现象,电流也会发生变化,影响OLED的亮度,所以OLED需要通过电路补偿的方式让电压不会出现漂移,消除MURA。而且OLED像素排布方式与LCD RGB不同,所以驱动芯片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算法。此外,OLED驱动芯片需要先进的制程,例如,40nm、28nm工艺,流片和生产成本较高。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厂商属于后来者,技术积累不足,良率低。三星Display在OLED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15年以上,并进行全产业链进行布局,而中国大陆OLED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厂商处于亏损状态,无暇顾及驱动芯片发展,所以中国大陆驱动芯片厂商在OLED领域缺乏技术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追赶。显示行业人士表示,中颖电子在OLED驱动芯片领域积累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勉强打通OLED驱动芯片的一些基本技术难点,还无法攻克高PPI AMOLED驱动芯片技术,可见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还需要更多的技术积累。正因为缺乏技术积累,中国大陆厂商AMOLED驱动芯片的不良率较高,是同行业竞争对手50倍,很容易陷入亏损状态。手机大厂虽然都在测试中国大陆OLED驱动芯片,但是不敢真正量产导入。手机厂商测试OLED驱动芯片周期一般需要几个月,而且很难一次性成功,所以国内手机厂商一般都不敢用国产OLED驱动芯片。消息人士透露,国产OLED驱动芯片可靠性不足,很容易出事故。一旦发生事故,驱动芯片厂商不赔偿,面板厂商又不兜底,所以手机厂商一般都不会导入中国大陆厂商OLED驱动芯片。华为相关负责人曾经引入过联咏驱动芯片,后面出现事故,导致这位负责人直接下台,现在华为相关负责人都不太敢用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如何进一步提升本土化率?随着中国大陆AMOLED产能不断释放,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将迎来巨大的本土化替代机会。特别是受到美国华为芯片禁令的影响,未来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配套的速度将加快,资本也更愿意投资半导体领域。显示行业人士指出,在中美科技战背景下,面板厂商、手机厂商、电视厂商等都自动达成了加快本土化配套的共识,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再也不需要去游说面板厂商或者终端厂商采用本土化的AMOLED驱动芯片。现在AMOLED驱动芯片本土化配套的环境非常友好。目前,对于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来说,最为重要的是积累技术。要知道,“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通过挖角也不能解决核心技术难题。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需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慢慢练兵,从基础技术研究做起,才有机会突破核心技术,赶上中国台湾厂商和韩国厂商的步伐。显示行业人士指出,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投资很多,但是本土化配套率却很低,为什么?因为中国大陆厂商蹲马步还不够多。晟合微电子总经理施伟建议,针对大陆面板企业及市场的特点,自研算法,加强芯片设计优化;加强技术攻关,主要是高压(32V)下抗干扰、芯片内数模混合信号间的抗干扰、内存的设计、自有接口协议开发与低功耗电源设计等。核心技术固然关键,但是技术积累离不开团队,离不开人才。OLED技术还在不断改进、迭代中,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很难跟上OLED技术发展的速度。显示行业人士认为,只有组建优秀的团队,经过三到五年的打磨,才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甚至通过有效的管理方案可以压缩技术突破的时间,争取摆脱目前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产业的困境。回顾过去,中国大陆LCD驱动芯片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要提升本地化驱动芯片的配套率并不容易,中国大陆液晶面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未能跟上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的步伐。如今AMOLED驱动芯片产业环境大为不同,一方面,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与中国台湾厂商差距不像当年LCD驱动芯片差距那么大;另一方面,中国大陆投资了大量的AMOLED产线,全球第二大AMOLED生产基地在中国。如果中国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厂商能够跟上中国大陆面板厂商的发展步伐,就有机会追平中国台湾或者韩国AMOLED驱动芯片厂商。
2020-09-27 00:00 阅读量:1721
惠科与韩国企业签订多项LCD设备合约,未来将转向OLED相关领域
CINNO Rsearch 产业资讯,韩国 Invenia 公司近日与惠科(HKC)签订 650 亿(约合 3.7 亿人民币)规模的 LCD 设备合同。本次订单金额几乎与 Invenia 公司整个上半年的业绩 669 亿韩币(约合 3.8 亿人民币)相近。本次合同 Invenia 供应的是干式蚀刻设备,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除了已进行中的 LCD 外,惠科(HKC)也在计划 OLED 投资,公司很有希望在 LCD 干蚀刻设备后,继续拿下 OLED 领域相关订单。  另外,9 月 8 日韩国显示设备厂商 DMS 公司也公告接连拿下惠科(HKC)和 BOE 订单。 DMS 与长沙惠科签订了 327 亿韩元(约合 1.9 亿人民币)规模的面板设备供应合同。合同期限为 2020 年 9 月 8 日至 2021 年 9 月 8 日,占公司销售额的 16.69%。 根据韩媒 Edaily 报道,中国面板厂 HKC(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近日执行大手笔投资后,韩国设备厂们相继都拿下数百亿韩币规模的订单。新冠疫情扩散导致韩国面板投资大幅缩水,而已经逐步摆脱疫情影响的中国开始着手相关投资,对于韩国设备厂来说是如淋甘露。除了惠科(HKC)外,BOE 和 CSOT 等中国面板厂也正不断进行面板投资,韩国厂商们有望继续受益。 根据业界资讯,惠科(HKC)近日已经向韩国等设备企业下发 LCD 设备订单。HKC 计划明年初开始在湖南长沙 8.6 代(2250* 2600)线投产 LCD 面板。8.6 代线上除了 LCD 外,作为中长期方案,HKC 还计划进行 OLED 生产。包含 OLED 在内的 8.6 代总体投资金额为 320 亿人民币,计划打造成 50~70 吋 TV 面板生产基地。 惠科(HKC)大手笔投资计划后,除了 Invenia 外的 Top Engineering、KC tech、Charm Engineering、Kmac 等设备企业接连也拿下数百亿韩币规模的设备订单。Top Engineering 签订 394 亿韩币(约合 2.3 亿人民币)液晶滴落设备(Dispenser)和切割设备(Cutting System 订单。Charm Engineering 拿下 278 亿韩币(约合 1.6 亿人民币)激光修补设备订单。KC tech 拿下总计达 363 亿韩币(约合 2.1 亿人民币)的清洗(Cleaner)、显影(Developer)、剥离(Stripper)设备订单。Kmac 拿下了 144 亿韩币(约合 0.8 亿人民币)的 LCD 检查 / 量测设备订单。 除了这些企业外,DMS、SFA、DongA Eltek、SNU、Hims、Vessel 等公司后续也都有望拿下惠科(HKC)8.6 代相关订单。但预测认为,考虑到疫情下的全球经济萧条影响,HKC 的 OLED 投资计划或将适当缓期执行。 业界人士评论:疫情影响下 TV 和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萎缩,惠科(HKC)的 LCD 设备订单到 OLED 订单之间会有一段时日间隔。但中国除了惠科(HKC)外也有 BOE、CSOT、维信诺、天马等厂商正在进行大大小小规模的投资,韩国设备企业有望持续受益。
2020-09-10 00:00 阅读量:1724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型号 品牌 抢购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相关百科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