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发年报,集体“双增”尚属首次

发布时间:2018-03-29 00:00
作者:
来源:与非网
阅读量:1208

三大运营商在2017年同时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在中国步入4G时代之后,运营商集体“双增”尚属首次。

3月28日,中国电信发布2017年财报,报告期内,中国电信实现总营收3662.29亿元,同比增长3.9%,扣除终端销售之后的通信服务收入为3310.44亿元,同比增长6.9%,公司股东应占利润达到186.17亿元,同比增长3.3%。

至此,中国三大运营商2017年财报悉数出炉。2017年,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6684亿元,同比增长7.2%,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5.1%;中国联通通信服务收入2490.2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192.5%。

值得一提的是,三大运营商在2017年同时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在中国步入4G时代之后,运营商集体“双增”尚属首次。此前,中国联通收入、利润持续下滑,中国移动2015年收入、利润下滑,而中国电信则在2016年出现利润缩水。

2013年12月进入4G时代之后,用户红利消失,三大运营商在电信市场的天花板之下寻求增长点,不断上演着越来越激烈的用户争夺战,而与此同时,四年中不断尝试的改革、转型,终于在这一竞争中维持了一段相对平稳的缓冲期。

低成本竞争

2014年的4G,是中国移动的一枝独秀,牌照的先发优势、雄厚的现金流、成熟的产业链使得中国移动一骑绝尘。

2015年,电信、联通开始扩大资本支出建设4G网络,但这一年,移动4G基站达到110万个,登顶成为全球最大的4G运营商,而电信联通基站之和尚不足90万个,在追赶移动的道路上难以望其项背。 

2016年,变革来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年初启动“资源共建共享”战略合作,两家公司在网络共建共享、全网通终端等五大领域全面合作。这一合作缩短了三家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差距,迅速补齐了电信、联通的产业链短板,提升了两家运营商与移动竞争的底气。

到2016年底,全网通终端占比已经超过70%,终端不再是运营商相互限制竞争的门槛,在此基础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同时推出了互联网卡、大流量卡等超高性价比业务以抢占新用户,并争夺移动用户的“第二卡槽”。

由于此类业务以“消费低、流量超高”为特点,面向广大流量需求极高的年轻用户,运营商得以摆脱此前高度依赖营业厅、社会渠道的发展模式,营业厅成本、渠道佣金大幅减少,用户发展成本极低。这种低成本竞争掀起的价格战,也逐渐成为2017年的主旋律。

2017年财报显示,中国电信全年净增4G用户6017万户,而其中,“大流量产品用户”接近6000万。中国联通全年净增4G用户7033万户,其中低成本获取的2I2C(互联网卡)用户5000万户。同期,中国移动4G用户净增1.14亿户。

需要指出,虽然电信、联通凭借价格战抢占了大量新增市场,但其4G用户“质量”并不弱于中国移动。财报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4G用户DOU(月均流量使用量)为1.76GB,ARPU(月均消费额)66.4元。而中国电信4G用户DOU为2GB,ARPU则为65.5元,中国联通4G用户的DOU、ARPU则分别为4.5GB、63.4元。

三家运营商4G用户ARPU值相差无几,而电信、联通只不过比移动提供了更多的流量。由于流量边际成本趋于零,电信、联通实际上并没有额外成本,这也就意味着三家运营商的4G用户收益接近。

2017年,电信、移动、联通4G用户总数分别达到1.82亿户、6.5亿户、1.75亿户。虽然移动市占率仍然超过50%,但电信、联通依然维持着较高增长势头。

根据最新月度数据,2018年1-2月,中国移动4G用户新增1232万户,而电信、联通则分别为1129万户、1226万户,三大运营商4G新增量已经持平。价格战成效显而易见。

2G退网倒计时

在4G增长持平之后,三家运营商的竞争也开始陆续刹车。

2017年,电信、移动、联通4G基站数量分别达到117万、187万、85万个,总计289万个。4G网络覆盖逐渐完善之后,运营商正在逐步调整资本开支。2017年,电信、移动、联通的资本开支分别为887亿元、1775亿元、421亿元,总计3083亿元。而根据2018年度预算,三家运营商预算开支分别为750亿元、1661亿元、500亿元,总计约2911亿元,比2017年总额缩减了172亿元。除了刚刚通过混改引入资金的联通计划增加开支之外,电信、移动均在缩减支出。

事实上,相比于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抢夺用户,运营商更迫切希望把2G、3G用户向4G迁移。

截至2018年2月底,中国移动的用户总数8.95亿户,其中2.33亿非4G用户;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总数2.59亿户,其中非4G用户6300万户;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总数2.90亿户,其中非4G用户1.03亿户。

14.44亿的总移动用户中,尚有3.99亿2G\3G用户,占比超过27.6%,其中2G用户接近3亿户。

“尽快让2G用户迁移到4G、推动2G退网,是今年的重点任务。”多位运营商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集团对省公司已经不再考核用户新增,但开始把2G退网纳入了考核指标。”中国联通已经在财报中表示,“加快推进2G迁移4G”、“有效利用资源,推进2G\3G网络减频减容”。

2G用户普遍消费低,其ARPU值甚至不足4G用户的1/3。将2G用户转移到4G,一方面可以通过流量经营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流量业务增加用户粘性,避免出现大面积用户流失。

事实上,包括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0多家运营商已经正式关闭了2G网络,完成了用户迁移。在国内,工信部已经正式许可运营商进行2G频谱重耕,运营商也陆续在各省尝试,但均未正式宣布启动2G退网时间表。上述运营商人士透露,“国内的大省份,都还有很多2G用户,2G的产业链还在,退网还有很多复杂的工作要做。”

2G退网之后,原用于2G的优质频段可以重新利用,将2G频谱用于4G网络以及NB-IoT网络建设,可以实现更低的建设成本。

事实上,考虑到2018年的5G试点、2019年的5G大规模预商用,刚刚进入4G平稳期的三大运营商,已经要开始开源节流,为备战5G储备资源。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推动5G时代网络“自动驾驶”,运营商要怎么办?
最近我连续几天叫网约车去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北京通信展,因为距离远,几天花费近千元。我多次想,汽车何时可以自动驾驶,让我可以坐自己的车,花更少钱,在自己喜欢熟悉的环境的车里,处理工作和休息。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通信展和全球超宽带论坛 UBBF 上,笔者注意到运营商也有类似的痛点。当然这里的“车”是网络。运营商都提出要将 AI 引入到 5G 和宽带等网络中,实现网络智能化、自动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展示了众多围绕自治网络(AN)的实践成果。 据我所知,有几十万运营商网络运维人员“爬”在 ICT 网络上,盯着网络的变化,保障我们丰富多样的数字业务。如今运营商及设备厂商为何集体转向 AN?未来 AN 网络又该如何规模落地? 01洞察:5G 时代网络运维挑战严峻 为什么要推动引入 AI 技术的网络自动驾驶?众所周知,以 AI、5G、云计算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 尤其在 5G 方面,AR/VR、工业互联、车联网、智慧医疗等众多 B2B(面向政企)和 B2C(面向个人和家庭)新业务,对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需求正在驱动 5G 加速商用。 如今全球已经建成 80 万个 5G 基站,1.7 亿 5G 用户,将 5G 等技术带入千行百业。据 GIV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将部署 650 万个基站,为 28 亿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其中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 服务。 B2B 业务和网络的升级,对网络要求越来越高,让网络运维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多样化需求,运营商需要通过切片技术提供虚拟网络,实现网络质量保障;港口、矿场、自动驾驶汽车等应用,对于网络质量保障、故障定位效率,网络恢复时间的要求更高;运营商还需要满足租户 APP 对边缘站点部署需求。 而在新技术方面,NFV、切片和微服务等技术的引入,使得核心网愈加复杂,而运营商每年平均有数百次到数千次变更操作,其中 70%网络事故都是变更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引起。  正如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汤启兵在北展期间的“联接+AI”自治网络高峰论坛上总结,数字化经济下,网络处于大规模动态复杂情况;要支持多用户、多业务、多目标、多场景;但网络偏硬,创新周期长。 此外,运营商传统上对网络故障和优化等问题的解决办法是,碰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有点类似“堵枪眼”,事前不知道,靠事后解决,碰到多了就增加流程、增加人。长期看,无休止地增加流程,或是不断增加运维人员,显然是行不通的,且必然会增加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压力。 因此,运营商需要通过基于 AI 技术的自动化运维能力,实现自动检查、自动监控、自动恢复。在过去十年,网络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走过从系统基于已知规则重复性地执行某一子任务的 L1 辅助运维,到基于确定的外部环境的 L3 有条件自治网络。 从 L1 阶段到 L3 阶段后,网络自动驾驶技术就处于在特定领域内,基于外部环境动态优化调整,实现基于意图的闭环管理,就是“有条件”的自治。 02共议:自动驾驶网络还需不断前行 通信行业企业对自动驾驶网络探索,也从未停止脚步,比如华为。我们都知道华为依靠强大研发,提供大量 ICT 产品和方案,其实华为还有数万人在支持全球上百张电信网络,帮助一些海外运营商代理管理运维网络。 华为的自动驾驶网络技术积累深厚:2012 年华为成立未来网络实验室;2014 年推出 NFV 场景化解决方案;2015 年发布统一 SDN 控制器;2016 年发布 All Cloud 全云化战略;2018 年首次提出“AI 使能自治网络”,推出意图驱动的智简网络 IDN 解决方案;2019 年发布《自动驾驶移动网络白皮书》,与中国三大运营商开启实践;2020 年与全球更多运营商实践,发布《自动驾驶电信网络通信智能白皮书》。  创新没有止境。为了应对 5G 时代网络新挑战,网络自动化的设计思想需要作出一些转变。华为公共开发部总裁鲁鸿驹表示,电信产业应该充分利用 AI 技术,通过知识和数据驱动网络架构的持续创新,重构网络的建网模式和运维模式。 具体看,电信行业需要从三方面对自治网络建设做出改变:一是必须改变以往对知识及经验的离散处理方式,借助 AI 将这些经验沉淀下来;二是从后处理时代,变为问题的预先处理模式;三是从以往只关注业务自动化运行,变为网络自动化优先。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网络驾驶真正实现是非常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 5 到 10 年。因为其不光是技术的实现,还是人们头脑的转变,是思考问题角度的转变。这就要求业界对网络的理解,对工作模式、考评体系以及员工治理绩效体系进行转变。 “自动驾驶网络是华为对未来网络运营体系的定位及思考,不单是成本问题,是让网络具备智能,能懂得业务,具有一定感知能力、理解力,具有柔性。”汤启兵表示。  03实践:六大运营商多场景实践成果曝光 在此次自治网络大会期间,来自浙江移动、广西电信、内蒙古联通等六家地方运营商也分享了在自动驾驶网络方面的实践。 浙江移动网管中心总经理郑屹峰分享到,浙江移动通过丰富数字化服务产品,网络运维智能化两个方向,及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研发运营、运维一体化组织,构筑开发运营与运维综合智能人才三项保障措施推动自动驾驶网络实践。目前浙江移动 80%的日常工作通过自动化及智能化完成,提高了运维效率。 广西电信网运部总经理汤煜介绍到,广西电信采用华为 POWERSTAR 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话务模型,并基于话务模型预测未来话务走势。比如,2019 年 1.2 万个小区 LTE 基站,节电 170 万度,节省电费 120 万。 此外,通过 AI 推理、专家诊断、云上仿真,广西电信在实践第一阶段电能降低 6.4%,预计第二阶段电能降低 8%。该方案今年 10 月将被推广到广西电信全省所有基站及数据中心,让广西电信一年可节约基站用电 400 万度、数据中心用电 950 万度。 广东移动信息系统部总经理谭丽丽讲到,广东移动选择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其作业效率。此外,广东移动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在网格化运营机制中构建了“1+3+N”机制。据悉,广东移动借助智能商机中心、智能策略中心、智能调度中心、智能装维中心、智能家业中心大能力中心,全面提升系统 AI 智能能力。未来,广东移动将基于网格的智慧运营,打通数字化规建营维优。 内蒙古联通网络部总经理贺俊伟介绍,内蒙古联通率先在联通集团实施了自动驾驶网络试点,2019 年 3 月与华为启动网络自动驾驶项目试点;2020 年 4 月,已完成 5G 网络智能规划,核心网 KPI 异常检测等五大价值课题。未来,内蒙联通将在自动驾驶网络中聚焦三方面:配合集团支撑云地协同目标,加快经验、知识、创新迭代速度;在省内持续网络智能化创新;加强标准化,保障创新课题在省内持续落地和持续生效。 河北移动网络部网络优化中心的副主任齐辉介绍了河北移动三个方面实践探索:构建 5G 驻留比分析,实现 4G、5G 的协同优化;夯实了客户满意度的数字化识别体系,实现客户满意度主动管理;围绕无线容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无线资源精准管理和高效盘活。 北京联通云网运营交付中心副总经理刘申申介绍,在业务深层感知方面,北京联通网络时延实现 5ms,丢包率降至 3.2%;故障定界无人化,实现断站类简单问题达到无人化运维效果,质差群障类疑难问题定位只需分钟级;预防性主动运维,目前已经做到了智能城域网的设备全覆盖,发现了 4 大类共 28 个隐患,涉及配置风险,资源风险,流量微突发,多点故障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笔者看来,六家省级运营商对自动驾驶网络实践的分享,已经向业界证明自动驾驶网络正是解决未来网络挑战的最大路径,给产业带来诸多借鉴。  04共行:加速规模部署需共建、互信、开放 展望未来,AI 技术将发挥其融合创新的催化剂作用,与 5G、F5G、MEC、IPv6+等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同时,AI 也驱动着电信运营迈向智能时代,使能电信行业数字化业务和运营转型与升级演进,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但要实现从 1 到 N 的规模发展,产业各方需要制定自治网络建设的明确标准,一道共同推进参考架构、产业协同边界以及分级评估体系的定义;共建产业互信,加速自治网络的落地进程。 TM Forum CTO George Glass 表示,自治网络的演进需要整个行业达成一致共识,产业上下游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共同参与,通过有效协作,加速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对生态合作,鲁鸿驹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构建标准的协同体系,持续拓展 TMF 自治网络工作组的产业协同及合作伙伴,与 ETSI、3GPP、GSMA 等产业联盟与标准组织的高效协同,实现架构一致和标准协同。 其次,希望与运营商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新型的运营服务模式,实现差异化的网络服务、能力落地,加速网络运维智能化和系统支撑集中化,加快为组织数字化转型赋能。 最后,全行业共建开放生态合作平台,逐步实现平台+应用的合作模式,通过开放平台,促进丰富多样的行业生态繁荣。 “作为自动驾驶网络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华为相信 AI 技术一定能够对电信产业的生产方式、运营模式、思维模式和人员的技能,带来全方位、深远的影响,并催生出大量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鲁鸿驹表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笔者看来,自动驾驶网络是一趟漫长的旅程,是电信行业的诗和远方,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一道前行。
2020-10-19 00:00 阅读量:1368
开发 IPv6 无穷潜力需要持续创新,进一步支撑物联网等新型技术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在2018年要基本形成良性发展环境,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互联网用户占比超过20%。在2019-2020年,形成日臻完善的良性发展环境。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互联网用户占比超过50%,新增地址不使用私有地址。在2021-2025年,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实现IPv6网络规模世界第一、IPv6用户规模世界第一、IPv6流量规模世界第一。邬贺铨表示,“希望通过IPv6能够提升我们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并且更好的服务经济。”2020年是行动计划二阶段的收官之年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监测分析,截至2020年8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3.64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达40.32%。2020年8月,我国已分配IPv6地址用户数达到14.51亿,其中LTE网络已分配IPv6地址的用户数为12.18亿,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已分配IPv6地址的用户数为2.33亿。数据显示,2020年8月,我国LTE核心网IPv6流入流量达4855.42Gbps,平均IPv6/IPv4流量占比为12.29%。城域网IPv6平均流入流量达6098.05Gbps,平均IPv6/IPv4流量占比为2.04%。邬贺铨认为,“IPv6的部署不仅是增加地址空间、身份可溯源更好实现安全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开发IPv6技术与应用,为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和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增强发展IPv6的内生动力。”为此,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成立了IPv6+技术创新工作组,由信通院、电信、移动、联通、华为、中科院计算所等技术力量组成,以IPv6+网络架构技术研究、IPv6+产业应用方案研究、IPv6+验证试点等为重点任务。IPv6+创新体系顶层架构何为IPv6+?它是面向5G和云时代的智能IP网络,IPv6+可以满足5G承载和云网融合的灵活组网、业务快速开通、简化网络运维、优化用户体验按需服务、差异化保障等承载需求。IPv6+包括以IPv6分段路由、网络切片、随流监测、新型组播和应用感知网络等协议为代表的协议创新,包括以网络分析、自动调优、网络自愈等网络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IPv6+创新体系一共有三个发展阶段:阶段一、2020-2021年,实现网络编程能力的开发,部分自治网络。SRv6BE/TE/Policy,业务快速发放,灵活路径控制,配置自动下发。阶段二、2021-2023年,实现用户体验保障,有条件的自治网络。网络切片/随流检测/新型组播/确定性/安全等大规模网络分片,体验可是,体验最优。阶段三、2023-2025年,应用感知,高度自治网络。应用驱动网络编程,网络逐流SLA保证。基于IPv6+的云网融合关键技术通过SRv6(分段路由)实现端到端路由、简化协议和业务配置,做到路径优化、组播一点到多点、自动倒换降低时延、可以用多路由来保障可靠性。iFIT(随流检测),实时监控业务上云体验,SLA质量实时可视,将OAM指令与时间标签嵌入用户报文IPv6包,可实现丢包、时延等分段与端到端检测,未来可支持确定性网络。+AI(人工智能),将业务意图自动转化成配置脚本并下发给网络,实现分钟级业务自动部署。基于海量历史数据,通过引入AI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分钟级故障根因定位。基于故障模型学习和网络SLA实时质量检测,主动识别潜在故障。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根据客户业务类型和链路性能要求,自动选择物理专线或公网/网络切片来提供企业外网。它由SDN根据网络资源和用户SLA(服务质量要求)来计算端到端路由,以SRv6方式传递。SRv6Policy是一种将用户意图(SLA、业务链)映射为网络实现的机制,可含Color属性,用户表达网络SLA策略,可将意图引擎开放给客户,客户无需知道运营商的网络具体部署,便可编程切片信道。传统的IP报头仅含选路用的基本信息,例如源和目的地地址,网络无法识别该IP包承载的业务类型,网络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运用APN6,可以基于上云应用的差异化云网通道实现精细化运营,并且为更多业务开发增益创收。总的来说,IPv6+云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多云连接,保障体验,简化运维,一网多用。差异化保障入云体验,实现了快、优、稳、省,做到网络服务的提升,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邬贺铨指出,“我们希望通过IPv6+,进一步支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IETF、ETSI等也启动了IPv6+的标准化和产业创新工作,发布了RFC、白皮书等成果。展望未来,IPv6在确定性广域网、变长IP地址、网络安全等方向还有很多需求与挑战,需要持续创新,标准化还在路上!
2020-10-16 00:00 阅读量:1553
我国首次自研E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实现商业化,实现“超大数据高速率传输”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团队研发的毫米波通讯系统完成测试,系统由毫米波天线、毫米波收发信机和高速基带处理电路板组成,实现了“超大数据高速率传输”,为 5G 通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据悉,这个系统中使用的毫米波芯片、基带电路板,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程知群教授领衔的杭电新型半导体器件与电路学科交叉团队自主研发,是中国首次自主研发出的全套 E 波段毫米波通信芯片。  程知群教授表示,“第四代通信,传输速率为 100Mbps。这意味着,数据传输中会有 100 毫秒的延时。第五代通信,能够将数据传输时延缩短至 1 毫秒,传输速率为 1Gbps—10Gbps。”  目前国际上 5G 通信采用的频段为 Sub—6 和毫米波结合,分别兼顾远距离传输和区域高速回传,实现完整的数据传输通信链。团队联合中科院研发力量,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完善,针对频段 71—86 GHz 毫米波通信的大气窗口,自主研发的全套 E 波段毫米波芯片,能完全满足 5G 通信对传输速率的需求。  据了解,杭电自主研发 E 波段毫米波芯片,已经实现商业化,曾在华为 5G 毫米波移动基站样机射频芯片的商业招标击败 Macom/Triquint/Gotmic 等国际大厂,正式成为华为 5G 通信供应商之一。  此外,目前国际上有中、美、欧盟的三家公司,有 E 波段毫米波芯片出售。程知群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意味着在 5G 通信 E 波段毫米波芯片领域,中国有自主研发的可替代方案。
2020-07-09 00:00 阅读量:1404
2020 MWC上海官宣取消,直接为明年做准备?
  近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 GSMA 发表声明表示,基于中国政府最近宣布的关于暂停举办大型聚集性展会和展览的通知以及对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担忧,旅行限制和其他相关情况,将取消举办原定于 2020 年 6 月 30 日 -7 月 2 日举行的 2020 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活动。  此外,GSMA 将会考虑在 2020 下半年举办区域性的会议活动,并将与相关政府和卫生部门沟通和协调合适的时间与场地。GSMA 期待今年继续与产业合作,并为 2021 MWC 上海开始准备。  据了解,自从在中国举办第一届世界移动大会以来,GSMA 成功地为全球产业、政府、部长、政策制定者、运营商和广大生态链的行业领袖们提供了交流平台。MWC 上海也成长为一个为期三天的国际展会并吸引了来自产业和广泛的垂直行业的高管和合作伙伴们。  受今年新冠肺炎的影响,MWC 主办方 GSMA 在今年 2 月 13 日也发表声明称,基于对巴塞罗那市和主办国家西班牙的安全与健康环境负责任考虑,决定取消举办 MWC 巴塞罗那 2020。  这是全球最大通信峰会,今年又是 5G 大规模商用元年。在 GSMA 取消后,原本计划在巴塞罗那展发布 5G 新品的通信设备商和手机厂商,如华为、中兴、爱立信、小米、OPPO、vivo 等在今年二月和三月纷纷采取线上直播,“云”发布 5G 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0-04-20 00:00 阅读量:1454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MC33074DR2G onsemi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型号 品牌 抢购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相关百科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