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加快国产化呼声再起,国产芯片概念股逆势上涨

发布时间:2018-04-23 00:00
作者:新京报
来源:新京报
阅读量:1599

  美国商务部一纸制裁令,让中国“无芯”的焦虑被重新唤起。

  芯片加快国产化呼声再起,这反应在A股市场,是芯片概念股大涨。4月18日下午,国产芯片概念股逆势上涨,盈方微、文一科技、天邑股份、深科技、紫光国芯、大唐电信、必创科技、北方华创等19只芯片概念股涨停。

芯片加快国产化呼声再起,国产芯片概念股逆势上涨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的数据,目前,A股中我国的芯片概念股共有69只,总市值约为11265亿元(数据截至2018年4月21日),仅相当于0.4个腾讯。而截至4月21日,美国的高通一家市值就达761.51亿美元,合约4793亿人民币,博通市值达997.55亿美元,合约6279亿人民币,英特尔市值更是达2411.60亿美元,合约15179亿元人民币,仅这三家合计约26251亿元。这意味着,A股芯片概念股总市值不到美国前三大巨头一半。

  据记者统计,与美国相比,我国和芯片相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此外,与国际巨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相比,国产芯片代表之一中芯国际企业研发支出总额少,2017年为4.27亿美元;而A股企业研发投入多的也仅为1亿多美元。

  另外,研发支出占销售额比重与国际巨头差距也不小,美国三大芯片巨头动辄占比20%,而中芯国际也就13.77%。

  盈利能力上,截至4月22日,根据已经披露2017年财报的国产芯片概念股的净利润,初步估算,A股的69只国产芯片概念股全年净利润总额在百亿元左右。而数据显示,2017财年高通实现营收223亿美元,净利润25亿美元。

  十余家细分龙头企业超半数毛利率下滑

  在国产芯片行业,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都是谁呢?据中泰证券研报梳理,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龙头是兆易创新、国产GPU龙头是景嘉微、半导体分立器件龙头是扬杰科技、LED芯片龙头是三安光电、国内IDM优质企业是士兰微、国产半导体设备龙头是北方华创、目前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是紫光国芯、国内高性能计算的龙头企业是中科曙光、嵌入式处理器芯片领先企业是北京君正、国内优质的IC设计公司是中颖电子、全球生物识别芯片领先企业是汇顶科技、国产半导体封测龙头是长电科技……

  记者统计,A股的芯片概念股中,毛利率在30%以下的占57%。这意味着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强。即使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紫光国芯,其毛利率也仅为33.14%,而国产芯片的代表公司之一的中芯国际的毛利率也仅为23.9%。而一些国际芯片巨头的毛利率一般都在50%以上。

  记者注意到,紫光国芯、中芯国际毛利率都出现了同比2016年下滑。而在中泰证券梳理的细分领域的龙头的十余家A股企业中,超半数毛利率下滑。

  代表公司研发投入占比与巨头尚有差距

  就现状而言,我国芯片概念股在研发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上在持续增加,但是总金额数字依然远落后于国际上的同行业优秀企业。根据IC Insights统计,2015年,全球前10大芯片制造商的总研发费用为307亿美元,其中英特尔以121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居于首位。IC insights 发布的研发支出调查报告还显示,2016年全球半导体研发经费较2015年增长1%,达到56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港上市的中芯国际净利润2017年营收31亿美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1.797亿美元,研究及开发开支净额为4.27亿美元,研发支出占比为13.77%。从机构统计数据看,13.77%的数据已超过了行业平均值,但与英特尔、高通、博通20%左右的数据仍有不少差距。

  根据IC Insights统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英特尔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为21.2%,高通为20.2%,博通为19.2%。

  有上市公司借政府补助免于亏损

  一直以来,芯片都属于高新技术,芯片行业也是政府的重点支持领域。

  在已经披露2017年年度财务报告国产芯片概念股中,记者注意到,这些企业在2017年所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大多都在1000万元以上,更有甚者,补助金额过亿元。比如兆易创新在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约为1.96亿元、三安光电在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约为4.86亿元、北方华创获得的政府补助在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3年都在3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记者发现,有个别上市公司正是凭借政府补助才避免了亏损。2017年,长电科技的营业收入约为238.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43亿元。根据财报,长电科技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约为3.5亿元。换言之,如果没有政府补助,长电科技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为负数。而据东方财富数据,其扣非净利润为-2.63亿元。

  更有甚者,连续三年的盈利都是依靠政府补助。2015年、2016年、2017年,北京君正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7010.5万元、1.12亿元、1.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204.9万元、705.21万元、650万元。根据财报,北京君正2015年、2016年、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约为4871.38万元、1411.59万元、1035.86万元。而据东方财富数据,其2014年来,扣非净利润连续为负。

  行业短板 规模偏小、设计能力不足

  通常,在半导体芯片行业,企业的模式主要分三种,像英特尔这种,从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的企业,称为IDM(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公司;第二种,有的公司只做设计这块,是没有fab(工厂)的,通常就叫做Fabless。例如ARM公司、AMD、高通博通等;第三种,还有的公司,只做代工、只有fab、不做设计,称为Foundry(代工厂),常见的台积电等。

  作为国产芯片概念股的龙头企业,上述这些个股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上努力奔跑着,但是依然存在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产业布局不匹配的问题。

  在13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中,只有士兰微是IDM模式的企业,其他均属于Foundry或Fabless模式的企业。

  根据士兰微的官方财报,其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9.26亿元、23.75亿元、27.42亿元。作为IDM模式企业的国际龙头,英特尔2017年营收约为628亿美元。我国芯片企业的规模与国际领先公司完全不处于同一个量级。

  在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所发表的《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一文中,魏少军曾总结道:“尽管芯片制造业快速发展,但主要为海外客户加工;尽管芯片设计业高速增长,但主要使用海外资源。”

  魏少军还指出,设计业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是:国内代工厂 IP核供给不足;设计业缺少关键 IP 核的设计能力;SoC 设计严重依赖第三方 IP 核;严重依赖具备成熟IP 核的工艺资源;缺乏自主定义设计流程的能力;还不具备 COT 设计能力;主要依靠工艺技术的进步和 EDA 工具的进步。

  案例

  芯片第一股紫光国芯:增收不增利 资本运作屡屡受挫

  在众多芯片概念股中,号称芯片第一股的紫光国芯近来开启上涨模式。4月16日到4月20日,紫光国芯从47.94元上涨到58.15元,涨幅达21%。最新市值352.86亿元,市盈率(静)/(TTM)达到126.07/128.86倍。而高估值背后却是紫光国芯业绩上增收不增利,以及不断地资本运作。

  据官网介绍,紫光国芯股份有限公司是紫光集团旗下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领域。

  从业务上来看,紫光国芯主要涉足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销售,包括智能安全芯片产品特种集成电路产品和存储器芯片产品,分别由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和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三个核心子公司承担。

  紫光国芯增收不增利,盈利能力下滑

  4月21日,紫光国芯一季度报发布,1-3月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8.2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39.14万元,同比下降11.31%。

  而根据2017年年报,其实现营业收入18.29亿元,同比增长2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16.73%。

  据此,紫光国芯去年以来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已持续性下降。东方财富网显示,近年来紫光国芯的营业收入一路上扬,2013年为9.2亿元,到2017年已经翻了近一倍,达到18.3亿。

  不过,紫光国芯的毛利率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15年为41%,2016年降至38%,去年为33%。其净利率则经历了连续五年下滑,2013年的29.74%一路下降至去年的15%。

  紫光国芯最新市值352.86亿元,市盈率(静)/(TTM)达到126.07/128.86倍。紫光国芯业绩下滑却能享受市场的超高估值,与其频繁的资本运作不无关系。

  2015年11月4日,同方股份公告称,公司为配合清华产业调整和改革的整体部署,拟以70.12亿元总价,将公司持有的同方国芯36.39%的股权出售给紫光集团旗下。自此,紫光国芯从清华控股的同方系划归紫光系,其后又改名为紫光国芯。

  紫光入主第二天,同方国芯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以27.04元/股非公开发行29.59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800亿元,创下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非公开融资纪录。

  其中,拟投入600亿元建设存储芯片工厂,37.9亿元用于收购台湾力成25%股权,162.1亿元用于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收购。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西藏紫光国芯。

  资本运作屡屡受挫

  2016年1月和2月,紫光国芯分别与台湾力成科技、南茂科技签订《认股协议书》,拟以共计约61.5亿元分别收购力成科技、南茂科技25%的股权,成为力成科技第一大股东、南茂科技第二大股东。

  然而,这两个收购在2016年底开始陆续失败。2016年12月,紫光国芯宣布终止与南茂科技签署的《认股协议书》。2017年1月24日,紫光国芯对力成科技的收购也宣告终止。紫光国芯表示,重组失败是因为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取得相关部门核准。

  不过,紫光国芯的资本运作依旧方兴未艾。2018年2月20日,紫光国芯宣布以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其后被明确为重大资产重组,收购项目为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涉足存储器芯片制造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长江存储是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实施主体公司,而国家存储基地项目被称为“将填补我国主流存储器领域空白、摆脱芯片受制于人”。项目内容包括芯片制造、产业链配套等,计划5年投资约1600亿元,到2020年实现月产能30万片,2030年实现月产能100万片。

  然而,到了去年7月,这一对长江存储的重大资产重组也宣告失败,紫光国芯表示,原因是长江存储的存储器芯片工厂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目前尚处于建设初期,短期内无法产生销售收入,收购尚不够成熟。

  多项资本运作背后紫光集团身影浮现,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紫光国芯的上述多项资本运作中,均有其背后股东紫光集团的身影。

  比如800亿的天量定增案中,存在8家认购机构当中,而其中有5家属于紫光集团旗下,包括紫光东岳、紫光西岳、紫光树人、紫光博翊以及紫光神彩,其分别认购150亿元、150亿元、47亿元、47亿元、100亿元,合计494亿元。

  而在紫光国芯对长江存储的收购中,紫光集团不仅是收购方紫光国芯的大股东,也是长江存储的控制者。

  据官网介绍,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2016年始,紫光集团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而在此前,其先后通过巨资收购讯通信、锐迪科和新华三,引发外界关注。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芯片回暖信号,这类芯片需求逐渐复苏!
  中国微控制器单元 (MCU) 公司已经注意到需求复苏,并对 2024 年全年销售业绩表示乐观。几家中国大陆 MCU 公司报告称,2024 年第三季度销售额有所增长,这得益于市场补贴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替代需求。兆易创新表示,2024 年出货量创纪录的潜力巨大。  多家MCU供应商,销售额增长超30%  经过长时间的库存调整,兆易创新报告称其MCU 业务在 2023 年底达到最低点,此后每个季度的出货量都在稳步上升。尽管许多其他 MCU 供应商在第三季度之前对中国市场在 2024 年的复苏仍持谨慎态度,但最近的市场补贴已成功刺激需求,许多中国大陆 MCU 供应商报告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 30%。  兆易创新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2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83%。归母净利润达3.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5%。该公司将此增长归因于工业和计算存储市场的有效库存调整。  据业内人士透露,2024年下半年中国市场对MCU的需求有所增强。尽管整体工业市场正在回调,但兆易创新推出的GD32G5系列MCU瞄准了DSMPS、充电桩、储能逆变器、服务器、光通信等工业应用的供应链。GD32G5系列计划于2024年12月开始量产。  MCU市场显著改善,库存天数有所缩短  复旦微电子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5%。归母净利润达到79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0.6%。该公司的产品组合包括安全和识别芯片、非易失性存储器、智能电表MCU芯片和FPGA。  复旦微承认其四条产品线的竞争十分激烈。由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缓慢,该公司已调整了部分安全、识别芯片和内存产品的价格。复旦微的 MCU 主要服务于智能电表应用,但该公司已将通用 MCU 的销售额在 2024 年提高到 30%,并积极拓展家用电器和汽车市场。该公司指出,通用 MCU 的毛利率因应用而异,但已接近与智能电表 MCU 相当的水平。  乐鑫科技专注于物联网 (IoT) 应用的 Wi-Fi MCU,2024 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 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9.96%。归母净利润达 9900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40.17%。乐鑫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智能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在新客户的额外订单的支持下,乐鑫预计 2024 年全年销售额将增长 30%~35%。  尽管中国各大 MCU 供应商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的销售业绩各不相同,但大家一致认为,2024 年下半年的 MCU 市场与上半年相比有显著改善,尽管各个细分市场的复苏率有所不同。大多数供应商报告称库存天数较上一季度有所缩短。业内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大陆MCU 制造商对市场透明度的乐观程度普遍高于中国台湾同行。  中国台湾MCU企业对 4Q24 前景持谨慎态度  据业内人士称,中国台湾 MCU 公司普遍对 2024 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前景持谨慎态度,但 MCU 制造商仍预计新兴应用(例如边缘 AI 和新能源汽车)将带来销售增长势头。  消息人士援引 MCU 供应商的话说,第四季度传统上是淡季,订单可见度较低。许多客户倾向于在第四季度需求增加时下紧急订单,而需求因应用而异。在生产成本方面,中国大陆的自给自足运动和本土企业对成熟芯片制造工艺的需求不断增长,削弱了中国大陆代工厂对中国台湾 MCU 客户的支持,中国台湾 MCU 客户现在必须寻找替代的制造合作伙伴。  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供应商均表示,随着行业恢复健康,整体 MCU 价格已回落至几年前的水平。然而,通用 MCU 市场仍然竞争激烈,价格和需求尚未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消息人士称,尽管 MCU 供应商对第四季度前景普遍持保守态度,但他们仍在继续努力开发新兴应用产品。在新兴市场领域中,汽车和工业应用仍为 MCU 市场注入增长动力。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MCU制造商的布局优先考虑中国汽车市场。不少中国 MCU 厂商已在车用应用领域取得不俗成绩,除了推出更高阶的车用 MCU 外,中国厂商也瞄准边缘 AI 应用市场,与英飞凌、NXP 等厂商竞争。
2024-11-15 13:14 阅读量:291
全球芯片短缺,或将再次出现
  继中国决定限制关键材料供应后,人们越来越担心再次出现严重的芯片短缺。  科技行业刚刚从上一次全球芯片短缺中恢复过来,此次短缺始于 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一直持续到 2023 年。此次短缺影响了多种商品,包括计算机处理器、显卡、游戏机和汽车。  如今,由于用于制造半导体的镓和锗等材料供应紧张,人们担心短缺现象即将再次出现。  《金融时报》报道称,自北京决定限制这两种矿物的供应后,欧洲的这两种矿物的价格在过去一年里上涨了一倍。  中国控制着这两种矿物的供应。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生产了全球 98% 的镓和 60% 的锗。  该报援引一位大型半导体材料消费者的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情况“危急”。  受镓和锗供应受限影响的不仅仅是消费电子产品。这两种矿物还用于生产夜视镜等军事装备。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和包括荷兰在内的其他西方国家是否会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以避免再次出现芯片短缺。  上一次芯片短缺给多个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多家汽车制造商被迫停产或减产,以等待芯片到货。通用汽车、福特和丰田等公司都受到了影响,导致新车数量大幅减少,二手车价格飙升。  与此同时,显卡短缺导致 2021 年显卡组件价格飞涨,加密挖矿对显卡芯片的需求更是加剧了这一情况。一些显卡的售价是标价的四倍多,因为所谓的剥头皮机器人一上线就抢购一空。  芯片供应的任何进一步限制都可能对半导体巨头英特尔等公司造成严重损害,这些公司仍在从之前的危机中恢复过来。本月早些时候,英特尔宣布裁员 15,000 人,第二季度亏损 16 亿美元,英特尔股价下跌近 30% 。  分析师下调 2024 年芯片市场增长预测  市场研究公司半导体情报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 将 2024 年芯片市场增长率预测从 2023 年的 18% 下调了一个百分点至 17%。这可能部分是因为 2024 年第一季度芯片市场表现疲软。然而,从 4 月开始,市场似乎在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下表现强劲,推动了处理器的销售并推高了内存价格。  多位分析师预测,2025 年全球芯片市场增长率在 11% 至 15.6% 之间。  据WSTS统计,2024年第2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499亿美元,较2024年第1季度增长6.5%,较去年同期增长18.3%。  领先的半导体公司 2024 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普遍强劲,与 2024 年第一季度相比。在排名前十五的公司中,只有两家公司(联发科和意法半导体)在 2024 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出现下滑。增长最强劲的是内存公司,SK Hynix 和 Kioxia 分别增长超过 30%,三星半导体增长 23%,美光科技增长 17%。2024 年第二季度排名前十五的公司与 2024 年第一季度相比的加权平均增长率为 8%,其中内存公司增长 22%,非内存公司增长 3%。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预期为正,但前景广阔。AMD 预计,得益于数据中心和客户端计算的强劲增长,2024 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将环比增长 15%。美光表示,内存热潮将继续,供应低于需求,并预计增长 12%。  预计 3Q24 收入增长率较低(约 1%)的公司包括:英特尔、联发科和意法半导体。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半导体预计 3Q24 汽车行业将有所改善,但工业领域仍然存在库存问题。
2024-08-28 15:14 阅读量:535
首颗2nm芯片下周见
  据中国台湾业界消息,台积电2nm(N2)制程芯片即将于下周在位于中国台湾北部新竹科学园区的宝山工厂试产,有望率先用于苹果iPhone 17 Pro和其它苹果产品。知情人士透露,台积电于2023年12月首次向苹果进行2nm制程相关示范,预计试产时间为2024年10月。业界认为,台积电2nm技术量产进度优于预期,此前市场预计最早将于第四季度量产。  据台积电官方介绍,2nm制程节点相比3nm能效可提升10%~15%,功耗则最多降低30%。当试产良率达到一定标准时,便可以推进到量产阶段。台积电将从2nm工艺开始应用GAA(全环绕栅极)纳米片晶体管结构,这有助于提高性能。此外台积电还将基于2nm节点推出背面供电(BSPR)技术,进一步提升芯片密度和速度,预计2026年量产。  得益于人工智能(AI)芯片的强劲需求,台积电现有3nm产能供不应求。业界最新消息称,“产能到年底前都排得很满”,此外有传言称台积电将提高3nm代工服务价格。  有消息称苹果已经与台积电秘密达成独家协议,包下台积电2nm首批全部产能,这与此前苹果独占首批3nm产能的做法类似,A17 Pro为首款采用台积电3nm制程的量产芯片,拥有约190亿个晶体管。  为应对AI芯片订单需求,台积电位于高雄的第二座2nm工厂也在加紧建设当中。  根据外资报告,台积电2024年资本支出可能达到上限值320亿美元,2025年有望进一步升至370亿美元,原因是提前部署2nm工艺量产,采购先进设备。随着竞争对手三星同样发力2nm GAA工艺,并获得订单,台积电提前部署产能目的是为保持在晶圆代工领域的领导地位。
2024-07-11 09:39 阅读量:390
苹果M5芯片首度曝光:台积电代工 用于人工智能服务器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型号 品牌 抢购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