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发布时间:2024-08-21 10:20
作者:AMEYA360
来源:类比半导体
阅读量:342

  热电偶(thermocouple)作为工业接触式温度测量的核心元件,以其直接的温度测量能力及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热电动势信号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测温场合。这种转换过程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实现,将热电势信号准确转换为被测介质的温度值。热电偶以其结构的简洁性、制造的便捷性、宽广的测量范围、高精度、小惯性,以及便于远程传输的输出信号等优势,确立了其在工业测量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热电偶具备上述优点,但其输出的热电势信号相对较弱,通常最大不超过50mV,这为信号采集环节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此外,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冷端补偿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针对这些挑战,上海类比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类比半导体”或“类比”)推出的ADX112提供了一个高效且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ADX112具备卓越的噪声性能,在数据率低于32sps时,能够实现16位的NNOB,确保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其内置的高性能PGA和电压基准,为系统提供了高度的稳定性,PGA和内置电压基准的温漂仅为8ppm/°C。ADX112还集成了一个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其在0°C至70°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误差控制在最大0.5°C以内,这一特性使得该传感器非常适合用于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关键词:

  热电偶 | ADC | ADX112 | 冷端补偿 | 工业测量 | 工业自动化

  1、热电偶检测原理

  1.1、热电效应的科学基础

  热电偶是一种精密的传感器,它通过连接两种不同金属材料的一端来利用热电效应测量温度。热电效应,主要包括塞贝克(Seebeck)效应、帕尔帖(Peltire)效应和汤姆逊(Thomson)效应等,是由温差引起的电效应或由电流引起的可逆热效应,也称为温差电效应。

  从电子论角度分析,金属和半导体中的电流和热流均与电子紧密相关。温度差异引起的电子能级跃迁和热量转移构成了热电效应的基础。塞贝克效应,作为与热电偶相关的效应,由德国科学家赛贝克在1821年发现:当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接时,如两个连接点保持不同的温度,会在导体中产生一个与温差成正比的电动势,公式表示为:

  V=a△T

  其中,V为温差电动势,a为温差电动势率,△T 为两接触点间的温差。

  例如,铁与铜的冷接头为1℃,热接头处为100℃,则有5.2毫伏的温差电动势产生。

  塞贝克效应的发现为温差电偶的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利用适当的金属组合,可以测量从-180℃到+2000℃,甚至更高温度范围的温度。

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在提供的示意图中,A和B代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定义为热电极。接点1作为工作端或热端,其温度标记为t;接点2作为自由端或冷端,其温度标记为t0。这两点的温差驱动了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由两种材料的接触电势和单一材料的温差电势两部分组成:

  接触电势:不同材料的导体在接触点因电子密度差异产生电子扩散,形成电位差。这个电位差与接触点的材料属性和温度直接相关。

  温差电势:同一导体两端因温度差异产生电动势,这一现象与导体的物理性质和两端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尺寸、截面积或温度分布无关。

  热电偶回路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

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当热电偶的电极材料确定后,热电动势成为热端和冷端温度差的函数。工程技术中通常假定热电势主要由接触电势决定,并借助热电偶分度表来确定被测介质的温度。这种应用方法简化了温度测量过程,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热电偶基本定律的精准阐释

  1.2.1、均质导体定律

  均质导体定律指出:当由相同均质材料构成的两端焊接形成闭合回路时,不论导体的截面如何变化或温度如何分布,接触电势均不会生成,温差电势相互抵消,使得回路中的总电势恒为零。这一定律明确了热电偶必须由两种不同均质导体或半导体构成,确保了热电偶的准确性。若材料不均匀,温度梯度将导致额外的热电势产生。

  证明过程:热电偶的总电势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共同决定。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接触电势为零;温差电势由于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实际应用:利用均质导体定律,我们可以验证热电极材料的一致性,即通过同名极检验法,同时检查材料的均匀性,确保热电偶的性能。

  1.2.2、中间导体定律

  中间导体定律阐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加入第三种导体,只要该导体的接触点温度一致,总热电动势将保持不变。

  证明过程:

  EABC(t,t0) = eAB(t) + eBC(t0) + eCA(t0)

  在t=t0的条件下,中间导体定律保证了eAB(t0) + eBC(t0) + eCA(t0) = 0,从而简化为:

  EABC(t,t0) = eAB (t) - eAB (t0) = EAB (t,t0)

  实际应用:在热电偶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热端焊接、冷端开路的方式,并通过连接导线与显示仪表构成测温系统。例如,使用铜导线连接热电偶冷端至仪表,即使在连接处产生接触电势,也不会对测量结果造成附加误差。

  1.2.3、中间温度定律

  热电偶回路两接点(温度为t,t0)间的热电势,等于热电偶在温度为t、tn时的热电势与在温度为tn、t0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tn即中间温度。

  证明过程:

  EAB(t,tn) + EAB(tn, t0)

  = eAB (t) - eAB (tn) + eAB (tn) - eBC (t0) = eAB (t) - eAB (t0) = EAB (t,t0)

  即,EAB (t, t0) = EAB (t, tn) + EAB (tn, t0)

  实际应用:鉴于热电偶的E-T关系通常呈现非线性,当中性温度不为0℃时,不能直接利用实际热电势查表求取热端温度。中间温度定律为在非标准条件下修正温度测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补偿导线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1.2.4、标准电极定律(参考电极定律)

  标准电极定律提供了一个简化热电偶热电动势测定的实用方法:已知两种导体与第三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热电动势后,这两种导体间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也得以确定。

  实际应用:标准电极定律是一个极为实用的定律。面对众多的纯金属和合金类型,直接测量每种组合的热电动势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铂因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高熔点、易提纯等特性,常被选作标准电极。通过测定各种金属与纯铂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可以间接获得其他金属组合的热电动势值,极大简化了热电偶的标定过程。

  2、基于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2.1、ADX112Q简介

  类比半导体推出的ADX112Q是一款精密、低功耗、16 位模数转换器 (ADC),提供MSOP-10封装和QFN-10封装。ADX112Q集成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电压基准、 振荡器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这些特性以及2V至5.5V 的宽电源范围使 ADX112Q非常适合功率受限和空间受限的传感器测量应用。ADX112Q能以高达每秒860个样本(SPS)的数据速率执行转换。PGA提供从±256mV到±6.144V的输入范围,允许以高分辨率测量大信号和小信号。输入多路复用器(MUX)允许测量两个差分或四个单端输入。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用于系统级温度监测或热电偶冷端补偿。ADX112Q可以在连续转换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转换后自动关断的单次模式下工作。单次模式能显著降低空闲期间的电流消耗。数据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传输。ADX112Q的额定温度范围为–40°C 至 125°C。

  特性

  • AEC-Q100 (仅限 ADX112Q)

  • 超小型 QFN 封装:2mm × 1.5mm × 0.4mm

  • 小型 3mm × 3mm MSOP 封装

  • 宽电源范围:2V 至 5.5V

  • 低电流消耗:连续模式:仅 145µA 单次模式:自动关机

  • 可编程数据速率:8SPS 至 860SPS

  • 单周期稳定

  • 内部低漂移参考电压

  • 内部振荡器

  • SPI 兼容接口

  • 内部 PGA

  • 四个单端或两个差分输入

  • 工作温度范围:–40°C 至 125°C

  2.2、电路设计

  下图是基于ADX112Q的双通道K型热电偶检测电路,该方案用内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进行冷端补偿。

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与热电偶检测相关的外电路非常简洁,只需要偏置电阻和抗混叠滤波电路。

  偏置电阻(RPU和RPD)有两个用途:

  将输入信号的直流偏置设置在VDD/2左右,提供稳定的共模输入

  检测热电偶导线是否开路

  该电路中,热电偶的两端分别通过RPU和RPD连接至VDD和GND。偏置电阻取值范围通常为500kΩ 至 10MΩ,取较大的阻值旨在减少流经热电偶的偏置电流,避免因自加热效应产生额外的电压降,从而引入测量误差。同时,电阻值也不宜过大,确保提供充足的偏置电流。本设计中,偏置电阻选用1MΩ,产生1.65uA的偏置电流。在正常运行时,这两个电阻将热电偶的直流偏置点设置为VDD/2左右,而热电偶电压的范围为 -6.5mV至55mV;一旦热电偶断开,1MΩ的RPU和RPD和ADC输入内阻形成分压(FSR = ±0.256V时,ADX112的差分输入阻抗为0.9MΩ),ADC的差分输入信号将达到约1.024V,远超正常电压范围,导致ADC的读数达到7FFFh,从而轻易识别出开路故障状态。

  差模电容Cdiff需要至少为共模电容Ccm的10倍,这样的设计使得共模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大约是差分滤波器截止频率的20倍。这一设计的原因在于,共模电容的不匹配(即容值有差异)可能导致2个通道的共模滤波截止频率出现差异,从而使共模噪声转变为差模噪声进入信号输入端;上文提到,共模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比差模滤波器的高20倍左右,那么因为共模电容不配置引起差模干扰的频率也会远高于差模滤波器截止频率,可以有效滤除因共模电容不匹配引入的高频差模干扰。

  RC滤波器中的电阻选用了500欧姆,这一取值避免了与ADX112的输入阻抗形成不利的分压效应,防止对增益误差造成过大影响。若系统设计中已考虑对增益误差进行校准,则电阻的取值可以适当放宽。

  在电路布局时,应将ADX112与热电偶的接线端子尽可能靠近,以减少ADX112内部温度与热电偶实际参考端(冷端)之间的温差,从而降低对最终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

  SPI接口的设计同样经过周密考虑,以确保良好的抗扰性。在MCU与SPI口的各引脚之间串接了一个小电阻(约50Ω),并预留了上拉电阻,以便在EMC测试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也为应对电磁兼容性测试提供了灵活性。

  3、基于ADX112的软件设计

  3.1、精准的冷端补偿策略

  在软件设计中,将检测到的热电偶电压转换为实际温度值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一过程需要依赖热电偶分度表,该表通常是在参考端(冷端)温度为0℃时记录的工作端(热端)温度数据。

  正确的冷端补偿流程如下:

  1. 参考端温度的准确获取:首先,从热电偶分度表中查询得到参考端(冷端)温度Tcj所对应的电压Vcj。对于ADX112Q,可以通过读取内部温度传感器的寄存器转换结果来获得冷端温度Tcj。

  2. 电压转换与补偿:将热电偶测量得到的电压Vtc(相当于EAB(Ttc,Tcj)与查表得到的Vcj(相当于EAB(Tcj,0)相加,得到总电压Vtct。然后在分度表中查找与Vtct(相当于EAB(Ttc,0)对应的温度Ttc。

  示例分析:

  假设ADX112测量得到的K型热电偶热电势为40mV,同时内部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冷端温度为20℃,我们如何确定被测温度?

  1. 根据K型热电偶分度表,查得20℃时对应的热电势为0.798mV

  2. 将此值与测量得到的40mV相加,得到40.798mV

  3. 最后,根据分度表查找此总电压对应的温度,得到被测温度为980.823℃

  警示与纠正:

  一些工程师可能会直接将测量得到的热电偶电压转换为温度值并与冷端温度相加,这种方法忽略了热电偶中间温度定律,因而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冷端补偿,以确保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通过上述精确的软件设计方法,可以充分利用ADX112Q的高性能特性,实现热电偶检测中的高精度温度测量。

  3.2、编程精要:ADX112接口与寄存器配置

  本小节将阐述ADX112的编程精要,对于详细的配置步骤和未尽事宜,强烈建议详细阅读ADX112Q的数据手册,以确保编程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的最优化。通过精确的配置,可以充分发挥ADX112Q在热电偶检测及其他传感器测量应用中的性能潜力。

  3.2.1、SPI通讯协议

  在SPI通信中,ADX112的SCLK引脚在空闲状态时保持低电平,并在SCLK的下降沿锁存DIN线上的数据。因此,微控制器(MCU)的SPI接口应配置为MODE 1模式(CPOL = 0, CPHA = 1),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同步和传输。

  3.2.2、寄存器架构

  ADX112的寄存器架构简洁高效,包含两个16位寄存器:AD转换结果寄存器(CONVERSION REGISTER)和配置寄存器(CONFIG REGISTER)。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转换结果以二进制补码形式存储。若需显示负数的绝对值,必须先进行相应的补码转换。

  3.2.3、数据传输周期

  ADX112Q支持在单一数据传输周期内直接回读配置寄存器的设置。一个完整的数据传输周期由32位组成,当启用配置寄存器数据回读功能时;若CS线可控,且未设置为永久低电平,则周期为16位。在实际应用中,32位的数据传输周期更为常见。

  在32位的数据传输周期中,数据由四字节组成:前两个字节包含转换结果,后两个字节为配置寄存器的回读数据。系统始终优先读取最高有效字节(MSB)。

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3.2.4、设置配置寄存器

  在本方案中,配置寄存器的设置是确保ADX112Q正确操作的关键步骤。以下是针对本方案的配置要点:

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1) 模式选择(MODE)

  考虑到本方案涉及两路K型热电偶输入及内部温度测量的需求,配置寄存器的MODE位(bit8)应设置为“Power-down and single-shot mode”。此模式在单次转换后自动进入低功耗状态,适合对功耗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

  2)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2:0])

  K型热电偶的测温范围广泛,从-270℃至1370℃,对应的热电势为-6.5mV至54.8mV。为了适应这一输入范围,并且与ADX112的全量程±0.256V相匹配,PGA的增益应设置为0b111,确保信号在ADC的整个量化范围内得到准确转换。

  3) 输入多路复用器(MUX[2:0])

  由于需要处理两路差分输入的K型热电偶信号,MUX寄存器应根据输入通道在0b000和0b011之间进行切换,以选择正确的输入通道。

  4) 数据速率(DR[2:0])

  数据速率的设置决定了ADC的采样速度。在此方案中,DR位应设置为0b000,对应于8sps的数据速率,平衡了转换精度和系统功耗。

  5) 温度传感器模式(TS_MODE)

  TS_MODE位通常设置为0,以选择ADC模式。当需要进行温度测量时,应将此位设置为1,以切换至温度传感器模式(Temperature sensor mode)。

  6) 无操作位(NOP[1:0])

  在进行寄存器写入操作时,NOP位必须设置为0b01,以确保写入操作被执行。若设置为其他值,写入操作将被忽略。

  7) 单次启动位(SS)

  在Power-down and single-shot mode(单次模式)下,SS设置为1启动转换。在读取SS位时,0表示转换正在进行中,而1表示转换已完成,此时可以读取转换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当SS位为1时,应再次读取转换结果寄存器,而不是直接采用本次读上来的数据。数据转换完成后,DOUT/DRDY引脚将输出低电平,为系统提供了另一种判断数据转换完成的方式。

  3.2.5、读取转换结果

  在配置寄存器正确设置之后,接下来的任务是按照既定流程切换通道并读取转换结果。以下是详细的步骤:

  1) 启动通道1单次转换:首先,向ADX112Q发送0x8F0B指令,此操作将完成配置并触发单次转换的开始。

  2) 查询转换状态:随后,发送0x0F0B指令以查询转换状态位SS。若SS位为0,表明转换正在进行中,此时需继续监控。

  3) 保存通道1转换结果并切换通道:一旦SS位变为1,表示转换已完成。此时,发送0xBF0B指令,将读取的转换结果保存,该结果将作为通道1(连接至AIN0和AIN1)的有效数据。

  4) 重复查询流程:再次发送0x030B指令,重新查询SS状态。若SS位为0,继续监控;若为1,则表明通道2的转换已完成。

  5) 保存通道2转换结果并切换通道:对于通道2(连接至AIN2和AIN3),发送0x8F0B指令,将读取的转换结果保存,作为该通道的有效数据。

  6) 循环操作:返回至第2步,继续执行循环操作,以持续监测和记录各通道的转换结果。

  3.2.6、内置温度传感器数据的读取方法

  启用内置温度传感器模式,需将配置寄存器CONFIG REGISTER中的TS_MODE位设置为1。此时,温度数据将以16位转换结果中的14位左对齐格式表示,且从最高有效字节(MSB)开始输出。读取这两个数据字节时, 前14位用于表示温度测量结果。一个LSB 等于 0.03125°C。负数以二进制补码格式表示,如下表所示。

类比半导体:基于类比高性能16bit ADC 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

  4、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类比半导体高性能16位模数转换器ADX112的热电偶检测方案。通过深入分析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基本定律以及在信号采集环节中的挑战,我们展示了ADX112在解决这些挑战中的独特优势。ADX112的卓越噪声性能、宽输入范围、高精度温度传感器以及低功耗特性,使其成为热电偶检测应用的理想选择。

  在电路设计方面,我们提供了简洁而高效的设计方案,包括偏置电阻和抗混叠滤波电路的合理配置,确保了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软件设计部分,我们详细阐述了冷端补偿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以及与ADX112通信和数据处理相关的编程要点,确保了用户能够准确读取和转换热电偶信号为温度值。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我们证明了ADX112在热电偶检测中的高性能表现,不仅满足了工业应用中的严苛要求,还通过其内置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简化了冷端补偿的复杂性,提高了整体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ADX112的推出,不仅丰富了类比半导体在模拟和数模混合芯片领域的产品线,也为热电偶检测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我们相信,凭借其高性能、灵活性和成本效益,ADX112将为工业测量领域带来更多创新的可能,助力客户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类比半导体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推动高精度、高稳定性能的芯片研发,满足工业和汽车等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我们期待与广大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前进,共创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未来。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留言询价

相关阅读
类比半导体荣获2024 OFweek汽车行业新锐企业奖
类比半导体:DR7808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中国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进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随着国家对自主可控技术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电机预驱技术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早期依赖分立元件和继电器的控制方式,到现在向高度集成化的IC解决方案转型,这一转变不仅响应了市场对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小尺寸、更高安全性和更多元化功能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政策导向。  上海类比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类比半导体”或“类比”)作为国内领先的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商,成功设计并生产了DR7808预驱芯片,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DR7808预驱芯片以其优化的集成度和增强的功能性,能够轻松应对当前汽车电子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同时高效满足客户在多样化应用场景下的具体需求。一. 八半桥电机驱动DR7808,应对电机驱动的前沿挑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车辆电气化程度的加深,电机预驱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电机控制方法,如分立元件与继电器的组合,逐渐显露出局限性,无法满足行业对高性能、成本效率、尺寸紧凑性、安全性和多功能性的新需求。在此背景下,类比半导体推出了DR7808八半桥电机驱动芯片,旨在解决行业痛点,推动技术进步。  与国际竞品相比,DR7808不仅全面覆盖了基础功能,更在支持4路PWM信号输入、过流保护阈值的精细化调节、高低边驱动模式的智能切换、上下管握手逻辑的强化以及离线诊断与在线电流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和增强。这些创新设计,不仅满足了客户对灵活设计应用的追求,同时也确保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表1 DR7808与国际主流竞品参数对照表  表2 DR7808的产品参数与硬件框架二. DR7808性能特点与技术创新  2.1 PWM4功能与应用:四路PWM驱动,覆盖更多应用场景  对于座椅记忆功能及其他需要协调四个电机同步工作的应用,DR7808的EN_PWM4引脚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巧妙地设置CSA_OC_SH寄存器中的HB6_PWM4_EN位,EN_PWM4可以转换成为第四个PWM输入,专门用于驱动HB6桥臂。这一设计突破了行业界限,显著区别于最大仅支持三个PWM通道的竞品,为多电机同步控制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如下示意图,我们简单概述了PWM正向控制与反向控制的配置流程及信号流向。通过将EN_PWM4引脚映射至HB6,HB6内的HS和LS可根据HB6_MODE寄存器的设定转换为有源MOSFET,进而实现PWM驱动下的正向与反向操作。当HB6由EN_PWM4信号驱动时,外部MOSFET的充电与放电过程受到精细化管理,而这一过程的静态电流则由ST_ICHG寄存器中的HB6ICHGST位精准调控。  值得注意的是,EN_PWM4引脚在默认状态下担任芯片使能的角色。一旦HB6_PWM4_EN位被激活,即使EN_PWM4引脚被拉低,芯片也不会随即进入禁用状态。正常应用下,可通过SPI配置重新HB6_PWM4_EN为低来复位EN_PWM4引脚为芯片使能。同时VDD电源下电或是看门狗超时,HB6_PWM4_EN将被复位,EN_PWM4引脚将重新承担起使能职责。随后,当EN_PWM4引脚再次被断言为低电平时,芯片将执行重置操作。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个推荐的软件实践是在喂狗前连续读取0x00寄存器三次,若读取数据三次完全一致,则视为喂狗成功;相反,若未能满足这一条件,则需将EN_PWM4引脚设置为高电平状态,以防后续看门狗超时引发的意外重置。  图1 正向PWM操作示例  图2 反向PWM操作示例       2.2 栅极驱动与过流保护:精细调节与成本优化  DR7808芯片在栅极驱动电流调节与过流保护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其过流保护门限覆盖了从0.075V至2V的宽泛范围,提供16档精细调节,这一设计显著优于竞品0.15V至2V的8档位调节范围,使DR7808得以在小电流应用领域展现出色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不仅如此,DR7808每个栅极驱动器能够通过32个档位精确控制1.0mA至约100mA的电流变化,这一特性直接挑战了传统做法中通过在门级驱动回路中串接不同阻值电阻来改变边沿斜率,以减小MOS开启瞬间电流尖峰的做法。DR7808的这一创新设计无需额外电阻,减少了外围组件数量,从而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流程,同时也使得调试工作变得更加便捷。  DR7808芯片在栅极驱动器设计上实现了对有源MOSFET和续流MOSFET的充电与放电电流的精密控制,具体配置步骤如下:  初始化配置:首先,通过设置GENCTRL1寄存器中的REG_BANK位,确定即将访问的控制寄存器组。  有源MOSFET电流控制:   充电电流:利用PWM_ICHG_ACT寄存器(当REG_BANK=0时),精确设定有源MOSFET的充电电流。   放电电流:通过PWM_IDCHG_ACT寄存器(同样在REG_BANK=0时),配置有源MOSFET的放电电流。  续流MOSFET电流控制:借助PWM_ICHG_FW寄存器(在REG_BANK=1时),同时配置续流MOSFET的充电和放电电流,确保其在PWM操作下的性能最优。  图3 PWM操作时可配置的放电电流  图4 PWM操作时可配置的充电电流  2.3 高级检测与保护机制:确保H桥驱动的稳定与安全  2.3.1 上下管死区控制与保护优化  在H桥功率驱动应用中,上下管的死区控制是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传统方法依赖于MCU算法计算死区时间,采用软件方式进行控制,然而在极端条件下,这种做法的可靠性备受质疑。例如,死区时间设置不当、Cgd对栅极电压的耦合效应、极限占空比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上下管同时导通,引发系统故障。  针对这一挑战,类比半导体在DR7808芯片中引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包括动态死区监控、栅极Hardoff抗耦合、PWM占空比补偿和极限占空比补偿,以解决传统方法的不足。用户只需简单设置相关参数,芯片内置的握手检测机制便会通过电压逻辑判断,当上桥MOS开启时,自动对下桥MOS实施内部Hardoff电流强下拉,确保在任意死区配置下,上下桥MOS绝不会同时开启,从而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  2.3.2 丰富诊断保护机制示例  DR7808芯片配备了全面的诊断与保护机制,以应对各类潜在故障。以下以供电电压VM异常为例,展示芯片的响应流程:  当供电电压VM从正常值12V骤降至4.5V时,芯片立即触发欠压保护机制。  在数据格式中,0x08的Global status Byte(GEF)值表明SUPE位被置1,芯片检测到Power error,并自动上传故障标志。  同时,General Status Register将提供更详尽的故障信息,确保故障状态的及时上报与处理。  图5 VM过压欠压下的输出行为  图6 VM欠压时的GEF数据捕获及上传  2.4 Off-brake保护机制:守护电机与系统安全  在特定工作场景下,如工厂装配线上的尾门自动调整或座椅折叠过程,若电池未能及时为控制板供电,电机在运动中产生的反向电动势(Back EMF)可能逆向流入电源端,对周边电路元件构成威胁,尤其是对敏感的TVS(瞬态电压抑制器)和MOSFET造成潜在伤害。为应对这一挑战,DR7808芯片集成了off-brake保护功能,有效地化解了这一风险。  当DR7808芯片处于passive模式时,其内置传感器持续监测供电电压VS。一旦检测到VS电压超过安全阈值32.5V,芯片即刻响应,自动启动LS4至LS1的MOSFET,迫使电机迅速进入刹车状态。这一动作迅速削减了反向电动势,避免了电机的非计划旋转,同时保护了系统免受高电压冲击。  随后,系统将自动监控VS电压的下降趋势,直至其稳定降至30V以下。此时,off-brake机制自动解除,LS4至LS1的MOSFET随之关闭,恢复正常操作状态。这一连贯的off-brake保护过程确保了VS电压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有效防止了TVS和MOSFET因过压而损坏,维护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图7 off-brake保护机制波形  2.5 离线诊断机制:精密检测与故障排查  DR7808芯片通过离线状态诊断功能,能够精准实现输出端对电源短路、对地短路以及负载开路的检测,这一机制在设计上独具匠心,为每个MOSFET的栅极驱动器提供了上拉电流(典型值为500µA),并在驱动器激活状态(BD_PASS=0)时,于SHx引脚处提供下拉电流(典型值为1000µA),确保了诊断过程的稳定与精确。  2.5.1 诊断步骤与原理  MOSFET对地短路检测:设置BD_PASS=0,HBx_MODE为00b或11b,并激活HBxIDIAG=0,同时开启内部上拉电流,将SHx电压拉至接近VDRAIN。待一定时间后,通过读取HBxVOUT寄存器,若其值为0b,则表明MOSFET存在对地短路现象。  MOSFET对电池短路检测:同样将BD_PASS设为0,HBx_MODE配置为00b或11b,但此时HBxIDIAG应设为1,以启用内部下拉电流,将SHx电压拉至接近SL。随后,读取HBxVOUT寄存器,若读得值为1b,则说明MOSFET与电池相连,存在短路状况。  空载检测:此步骤涉及HBx与HBy之间的电机连接检测。首先,将BD_PASS设为0,HBx_MODE与HBy_MODE均配置为00b或11b,HBxIDIAG设为0以激活HBx通道的上拉电流,同时HBy通道的HBxIDIAG设为1以启用下拉电流。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HBxVOUT和HByVOUT寄存器。若电机正常连接,SHx与Shy均会被下拉至SL,此时HBxVOUT与HByVOUT读数均为0b;若电机断开,SHx将被上拉至VDRAIN,而Shy则下拉至SL,HBxVOUT读数为1b,HByVOUT读数为0b。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离线检测功能的有效发挥,需满足桥驱动程序处于活动状态(即BD_PASS=0),并且相应半桥处于断开模式(HBxMODE=00b或11b)的前提条件。每个栅极的下拉电流驱动器由HBIDIAG寄存器中的控制位HBxIDIAG激活,这一精细控制确保了诊断过程的准确执行。在微控制器执行离线状态诊断时,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相关半桥的VDSOV阈值桥接器需通过软件配置,设置为2V的标称值。这一配置步骤是实现离线诊断功能的关键,确保了检测过程中的信号稳定与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配置步骤,微控制器能够准确获取HBxVOUT的状态,从而高效、可靠地完成离线诊断任务,为设计者提供了强大而实用的故障排查工具,增强了DR7808芯片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适应能力和系统维护的便利性。  2.6 精准电流检测:实时监测与优化  DR7808芯片内部集成了两个高精度CSA电流检测运放,其在offset精度上展现出色表现,误差仅约1mV,这一特性显著优于国际大厂竞品。芯片设计的灵活性体现在其支持多种电流检测方式,既可在电源端串联检流电阻,亦可在接地端使用分流电阻,甚至在电机内部串联分流电阻进行检测,其中电机端检测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实时监测双向电流,确保了电机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  为避免PWM信号引起电流检测运放输入端的高共模电压摆动,建议将PWM信号应用于未连接分流电阻的半桥端。这一布局方式可有效减少信号干扰,确保电流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如图8所示,展示了PWM与分流电阻在电机中的典型应用布局,直观地呈现了这一优化连接策略。  图8 PWM和分流电阻应用在电机示意图  在某些应用场景下,PWM信号不可避免地需要应用于分流电阻所在的半桥。此时,为消除高共模电压跳变导致的CSA输出电压毛刺,应通过设置CSAx_SH_EN寄存器(x=1,2)启用CSA PWM抑制功能。同时,CSAx_SEL寄存器的配置需指向需采样的半桥,确保在PWM切换期间,CSA输出保持采样状态,有效避免电压毛刺的产生。采样与保持时间由tcp与tblank决定,这一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电流检测的精度与可靠性。  三. DR7808:拓展应用的无限可能  DR7808芯片凭借其8个独立可控的半桥设计,展现出了卓越的灵活性与拓展性。每个半桥的上下管均可独立控制,意味着单颗芯片即可支持高达4个H桥配置,或灵活配置为8路高边驱动或低边驱动。这一设计突破了传统方案的局限,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尤其是在功能域场景中,能够满足大量高边或低边驱动的需求。  传统应用中,大量高边驱动通常依赖于分立器件,如达林顿管和继电器的组合。然而,这些方案存在明显的缺点,包括器件面积大、机械开关寿命短、噪声问题以及高压触点粘连风险,加之需要额外电路实现保护功能,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和成本。相比之下,DR7808的高度集成化设计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提供了单芯片8路高边或低边驱动的能力,还内建了丰富的保护机制,涵盖过流、过压、欠压和过温等多重防护,配合SPI通信故障诊断上传机制,为系统级功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高低边应用中,DR7808的设计团队特别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了优化,当用于高边应用时,可以省略低边MOS的使用,反之亦然。这一设计上的考量不仅简化了电路布局,还大幅降低了物料成本,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价比。在拥有大量高低边设计需求的场景下,DR7808相比国际竞品展现出更加明显的优势,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性能表现,均能脱颖而出。  图9 DR7808设计及应用场景  四. 总结  类比半导体的电驱产品系列,以其与市面上通用产品BOM的无缝兼容性,不仅简化了软件设计流程,还确保了硬件设计的简洁高效,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设计标准。在性能层面,我们超越了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仅在关键指标上领跑,更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引入了一系列创新功能,直击行业痛点,重塑电机驱动领域的技术格局。  作为类比半导体电驱产品线的杰出代表,DR7808八半桥预驱芯片凭借其卓越的电流精度、强化的握手逻辑、出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美贴合了市场对多电机控制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汽车工业迈向智能化与中央集成化的大趋势下,DR7808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GUI软件和C语言底层驱动在内的完整技术服务,更助力客户产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智能出行时代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诚挚邀请行业伙伴共同探索电驱技术的无限可能,类比半导体承诺以专业、创新的态度,与您一同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共创智能出行的美好未来。热烈欢迎来电洽谈合作,让我们携手书写电驱领域的崭新篇章,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成就。
2024-07-26 14:54 阅读量:391
类比半导体:汽车电子中的精准电流检测
  汽车电磁阀作为汽车系统中的关键执行器,负责精细调控油、水、气等流体的流动。在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及自动变速箱等关键应用中,电磁阀的精准操作对于保障系统性能至关重要。特别是比例电磁阀和线性电磁阀,它们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系统响应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对电流检测的精度要求极高。  上海类比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类比半导体”或“类比”)作为国内领先的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商,凭借在线性产品研发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成功攻克了行业内的技术挑战,推出了性能卓越的电流检测放大器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完善了运放产品线,而且在关键技术指标上展现出色的表现,为汽车电磁阀的精准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汽车电磁阀 | 电流检测放大器 | ESC | 换挡器 | 精准控制 | 线性产品 | 技术革新  1、电流检测放大器在电磁阀中的应用挑战  在电磁阀的电流检测中,存在两种典型的电路配置,其中一种如图一所示。  绿色路径代表电磁阀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流动,而红色路径则代表续流时的电流路径。在续流过程中,由于二极管与线束或PCB走线的寄生电感效应,可能引起节点A的电压下降至-1V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检测放大器的输入端IN+和IN-会面临低于-1V的共模电压挑战。鉴于市场上多数电流检测放大器的共模电压范围上限为-0.3V,超出此范围可能导致电流检测放大器输出VOUT异常升高至接近电源电压VCC。只有当共模电压恢复至-0.3V以上,输出才能恢复正常。甚至有些电流检测放大器,即便共模电压恢复,输出也无法自动回正,需要重启系统。MCU在检测到VOUT接近VCC时,可能会错误地将此现象判断为过流故障。  图二列举了另一种电磁阀在开关闭合与断开状态下的电流行为。  开关闭合时,电磁阀正常工作,节点A电压为12V,共模电压为12V。  开关断开时,由于低边MOSFET的驱动,寄生电容放电导致电感电流将节点A电压拉低,形成负电压。同样,MCU可能会错误地将此读数判断为过流。  通过这两种应用场景,我们认识到电磁阀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低于-1V的共模电压。因此,电流检测放大器必须能够承受较高的负共模电压,同时确保输出信号不会发生钳位现象,避免错误的过流故障诊断。  2、类比半导体CSA601Q电流检测放大器在负共模电压下的性能验证  类比半导体的CSA601Q电流检测放大器,以其高精度特性,能够在-6V至40V的共模电压范围内稳定运行,同时具备出色的共模抑制比(CMRR)、高精度、宽带宽和低温度漂移性能。针对电磁阀控制中的挑战,我们对CSA601Q进行了在-1V共模电压条件下的小信号和大信号输入测试,以验证其在极端条件下的输出稳定性,并确保电流检测放大器输出不会发生钳位到供电电压的现象。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2.1实验一:小信号测试  (共模电压-1V,输入信号0.1V)  在该实验中,信号发生器产生具有1V偏置(Offset)、0.1V峰-峰值(Vpp)、10Hz频率(Freq)的两路信号,相位差为180°。两路信号的负端接入地线(GND),正端分别接入电流检测放大器的IN+和IN-(在-1V的共模电压上叠加0.1V正弦波,模拟两个反向电流)。  实验现象表明,电流检测放大器输出C1呈现预期的2V峰值半正弦波形,与理论计算的4V峰-峰值(0.2Vpp x Gain20)相符,且负半周期被地线GND正确钳位。  2.2实验二:大信号测试  (共模电压-1V,输入信号1V)  在第二个实验中,信号发生器设置与实验一相同,但输入信号的Vpp提高至1V。输出C1的波形接近方波,峰值(Vpeak)为3.3V,理论值40Vpp(2Vpp x Gain20),由于供电为3.3V,所以正半周期被钳位到3.3V,而负半周期被GND钳位,符合设计预期。  2.3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明确显示,在-1V的共模电压下,CSA601Q电流检测放大器能够正常工作,其输出未出现钳位至供电电压的现象。CSA601Q的宽共模电压支持范围(-6V至40V)证实了其能够妥善处理绝大多数负共模电压的应用场景,为电磁阀的精准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总结  类比半导体凭借其在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汽车电子行业带来了创新的电流检测解决方案。CSA601Q电流检测放大器的推出,彰显了类比在高精度、高稳定性能方面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  CSA601Q电流检测放大器的宽共模电压范围(-6V至40V)、高CMRR(150dB典型值)、精准的增益误差(最大0.3%)和低静态电流(1.4mA典型值)等特性,使其在汽车电子系统中电磁阀的电流检测中表现出色。此外,CSA601Q提供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增益(20V/V、50V/V、100V/V),使其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这些特性,结合多样化的增益选项,确保了产品能够满足汽车电子应用的严苛要求,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同时,该系列产品还包括CSA601Q、CSA245Q和CSA240Q等不同型号,覆盖了从单向电流检测到双向电流检测的不同需求,共模电压范围从-6V扩展至80V,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选择和解决方案。  在国家推动自主可控芯片发展的大背景下,类比半导体专注于汽车智能驱动、线性产品、数据转换器等领域的芯片设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芯片,为世界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最底层的芯片支持。未来,类比半导体将持续引领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浪潮,研发更为先进的芯片解决方案,为构建更安全、更高效的汽车系统贡献力量。
2024-07-17 13:44 阅读量:435
类比半导体三款车规级新品介绍
  类比半导体三款全新车规级智能驱动芯片——HD70504与HD70804四通道高边驱动、HD7004低导通电阻高边驱动以及DR8112直驱马达驱动芯片介绍,进一步扩展了其汽车智能驱动产品的深度与广度。  新品首发,诠释“芯”动未来  HD70504 & HD70804四通道高边驱动芯片  多通道:提供四个独立通道,适合复杂的多负载控制需求。  高集成度:集中控制,减少外部组件和布线,降低系统复杂性。  具有50毫欧和80毫欧的导通电阻选项,适用于多通道电机控制,特别适合汽车尾灯、内饰灯驱动以及小电流配电应用。  HD7004低导通电阻高边驱动芯片  超低导通电阻:4毫欧的导通电阻,显著提高电流承载能力。  高功率应用:适合电动汽车等需要大电流驱动的应用。  得益于其超低导通电阻和高功率承载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系统温度提升到设定值,提高汽车加热系统工作效率,适用于汽车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热管理应用场景。  DR8112直驱马达驱动芯片  直驱设计:集成功率驱动,简化系统设计,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小电流精密控制:适用于小功率驱动的场合,如电动门把手、后视镜折叠、电门锁扣等应用场景。  全面布局,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  除了以上三款驱动新品,类比半导体还展示了其在车规级产品线上的全面布局,包括电流检测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参考源等丰富产品,为客户提供从单一元件到整套系统级方案的一站式服务,满足汽车电子行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024-07-11 09:54 阅读量:397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型号 品牌 抢购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相关百科
关于我们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微信服务号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 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 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 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 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 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