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网络“自动驾驶”,运营商要怎么办?
最近我连续几天叫网约车去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北京通信展,因为距离远,几天花费近千元。我多次想,汽车何时可以自动驾驶,让我可以坐自己的车,花更少钱,在自己喜欢熟悉的环境的车里,处理工作和休息。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通信展和全球超宽带论坛 UBBF 上,笔者注意到运营商也有类似的痛点。当然这里的“车”是网络。运营商都提出要将 AI 引入到 5G 和宽带等网络中,实现网络智能化、自动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展示了众多围绕自治网络(AN)的实践成果。 据我所知,有几十万运营商网络运维人员“爬”在 ICT 网络上,盯着网络的变化,保障我们丰富多样的数字业务。如今运营商及设备厂商为何集体转向 AN?未来 AN 网络又该如何规模落地? 01洞察:5G 时代网络运维挑战严峻 为什么要推动引入 AI 技术的网络自动驾驶?众所周知,以 AI、5G、云计算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 尤其在 5G 方面,AR/VR、工业互联、车联网、智慧医疗等众多 B2B(面向政企)和 B2C(面向个人和家庭)新业务,对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需求正在驱动 5G 加速商用。 如今全球已经建成 80 万个 5G 基站,1.7 亿 5G 用户,将 5G 等技术带入千行百业。据 GIV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将部署 650 万个基站,为 28 亿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其中全球 58%的人口将享有 5G 服务。 B2B 业务和网络的升级,对网络要求越来越高,让网络运维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比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多样化需求,运营商需要通过切片技术提供虚拟网络,实现网络质量保障;港口、矿场、自动驾驶汽车等应用,对于网络质量保障、故障定位效率,网络恢复时间的要求更高;运营商还需要满足租户 APP 对边缘站点部署需求。 而在新技术方面,NFV、切片和微服务等技术的引入,使得核心网愈加复杂,而运营商每年平均有数百次到数千次变更操作,其中 70%网络事故都是变更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引起。  正如华为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汤启兵在北展期间的“联接+AI”自治网络高峰论坛上总结,数字化经济下,网络处于大规模动态复杂情况;要支持多用户、多业务、多目标、多场景;但网络偏硬,创新周期长。 此外,运营商传统上对网络故障和优化等问题的解决办法是,碰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有点类似“堵枪眼”,事前不知道,靠事后解决,碰到多了就增加流程、增加人。长期看,无休止地增加流程,或是不断增加运维人员,显然是行不通的,且必然会增加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压力。 因此,运营商需要通过基于 AI 技术的自动化运维能力,实现自动检查、自动监控、自动恢复。在过去十年,网络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走过从系统基于已知规则重复性地执行某一子任务的 L1 辅助运维,到基于确定的外部环境的 L3 有条件自治网络。 从 L1 阶段到 L3 阶段后,网络自动驾驶技术就处于在特定领域内,基于外部环境动态优化调整,实现基于意图的闭环管理,就是“有条件”的自治。 02共议:自动驾驶网络还需不断前行 通信行业企业对自动驾驶网络探索,也从未停止脚步,比如华为。我们都知道华为依靠强大研发,提供大量 ICT 产品和方案,其实华为还有数万人在支持全球上百张电信网络,帮助一些海外运营商代理管理运维网络。 华为的自动驾驶网络技术积累深厚:2012 年华为成立未来网络实验室;2014 年推出 NFV 场景化解决方案;2015 年发布统一 SDN 控制器;2016 年发布 All Cloud 全云化战略;2018 年首次提出“AI 使能自治网络”,推出意图驱动的智简网络 IDN 解决方案;2019 年发布《自动驾驶移动网络白皮书》,与中国三大运营商开启实践;2020 年与全球更多运营商实践,发布《自动驾驶电信网络通信智能白皮书》。  创新没有止境。为了应对 5G 时代网络新挑战,网络自动化的设计思想需要作出一些转变。华为公共开发部总裁鲁鸿驹表示,电信产业应该充分利用 AI 技术,通过知识和数据驱动网络架构的持续创新,重构网络的建网模式和运维模式。 具体看,电信行业需要从三方面对自治网络建设做出改变:一是必须改变以往对知识及经验的离散处理方式,借助 AI 将这些经验沉淀下来;二是从后处理时代,变为问题的预先处理模式;三是从以往只关注业务自动化运行,变为网络自动化优先。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网络驾驶真正实现是非常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 5 到 10 年。因为其不光是技术的实现,还是人们头脑的转变,是思考问题角度的转变。这就要求业界对网络的理解,对工作模式、考评体系以及员工治理绩效体系进行转变。 “自动驾驶网络是华为对未来网络运营体系的定位及思考,不单是成本问题,是让网络具备智能,能懂得业务,具有一定感知能力、理解力,具有柔性。”汤启兵表示。  03实践:六大运营商多场景实践成果曝光 在此次自治网络大会期间,来自浙江移动、广西电信、内蒙古联通等六家地方运营商也分享了在自动驾驶网络方面的实践。 浙江移动网管中心总经理郑屹峰分享到,浙江移动通过丰富数字化服务产品,网络运维智能化两个方向,及建设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研发运营、运维一体化组织,构筑开发运营与运维综合智能人才三项保障措施推动自动驾驶网络实践。目前浙江移动 80%的日常工作通过自动化及智能化完成,提高了运维效率。 广西电信网运部总经理汤煜介绍到,广西电信采用华为 POWERSTAR 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话务模型,并基于话务模型预测未来话务走势。比如,2019 年 1.2 万个小区 LTE 基站,节电 170 万度,节省电费 120 万。 此外,通过 AI 推理、专家诊断、云上仿真,广西电信在实践第一阶段电能降低 6.4%,预计第二阶段电能降低 8%。该方案今年 10 月将被推广到广西电信全省所有基站及数据中心,让广西电信一年可节约基站用电 400 万度、数据中心用电 950 万度。 广东移动信息系统部总经理谭丽丽讲到,广东移动选择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其作业效率。此外,广东移动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在网格化运营机制中构建了“1+3+N”机制。据悉,广东移动借助智能商机中心、智能策略中心、智能调度中心、智能装维中心、智能家业中心大能力中心,全面提升系统 AI 智能能力。未来,广东移动将基于网格的智慧运营,打通数字化规建营维优。 内蒙古联通网络部总经理贺俊伟介绍,内蒙古联通率先在联通集团实施了自动驾驶网络试点,2019 年 3 月与华为启动网络自动驾驶项目试点;2020 年 4 月,已完成 5G 网络智能规划,核心网 KPI 异常检测等五大价值课题。未来,内蒙联通将在自动驾驶网络中聚焦三方面:配合集团支撑云地协同目标,加快经验、知识、创新迭代速度;在省内持续网络智能化创新;加强标准化,保障创新课题在省内持续落地和持续生效。 河北移动网络部网络优化中心的副主任齐辉介绍了河北移动三个方面实践探索:构建 5G 驻留比分析,实现 4G、5G 的协同优化;夯实了客户满意度的数字化识别体系,实现客户满意度主动管理;围绕无线容量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无线资源精准管理和高效盘活。 北京联通云网运营交付中心副总经理刘申申介绍,在业务深层感知方面,北京联通网络时延实现 5ms,丢包率降至 3.2%;故障定界无人化,实现断站类简单问题达到无人化运维效果,质差群障类疑难问题定位只需分钟级;预防性主动运维,目前已经做到了智能城域网的设备全覆盖,发现了 4 大类共 28 个隐患,涉及配置风险,资源风险,流量微突发,多点故障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笔者看来,六家省级运营商对自动驾驶网络实践的分享,已经向业界证明自动驾驶网络正是解决未来网络挑战的最大路径,给产业带来诸多借鉴。  04共行:加速规模部署需共建、互信、开放 展望未来,AI 技术将发挥其融合创新的催化剂作用,与 5G、F5G、MEC、IPv6+等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同时,AI 也驱动着电信运营迈向智能时代,使能电信行业数字化业务和运营转型与升级演进,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但要实现从 1 到 N 的规模发展,产业各方需要制定自治网络建设的明确标准,一道共同推进参考架构、产业协同边界以及分级评估体系的定义;共建产业互信,加速自治网络的落地进程。 TM Forum CTO George Glass 表示,自治网络的演进需要整个行业达成一致共识,产业上下游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共同参与,通过有效协作,加速产业的标准化进程。对生态合作,鲁鸿驹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构建标准的协同体系,持续拓展 TMF 自治网络工作组的产业协同及合作伙伴,与 ETSI、3GPP、GSMA 等产业联盟与标准组织的高效协同,实现架构一致和标准协同。 其次,希望与运营商紧密合作,共同构建新型的运营服务模式,实现差异化的网络服务、能力落地,加速网络运维智能化和系统支撑集中化,加快为组织数字化转型赋能。 最后,全行业共建开放生态合作平台,逐步实现平台+应用的合作模式,通过开放平台,促进丰富多样的行业生态繁荣。 “作为自动驾驶网络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华为相信 AI 技术一定能够对电信产业的生产方式、运营模式、思维模式和人员的技能,带来全方位、深远的影响,并催生出大量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鲁鸿驹表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笔者看来,自动驾驶网络是一趟漫长的旅程,是电信行业的诗和远方,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一道前行。
发布时间:2020-10-19 00:00 阅读量:1356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下,新型器件量产有哪些创新解决方案?
在9 月 7 日的“5G 接入与承载技术发展”专题上,演讲嘉宾 MRSI Systems 战略营销高级总监周利民博士在会议上带来《5G 时代新型器件量产的创新解决方案》的精彩演讲。周总讲述新型器件的市场预测及新型器件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为嘉宾带来 MRSI 提供的全自动、高速、高精度、灵活多功能的贴片方案。  5G 时代的到来催生更多光电新型器件的应用,根据行业机构的光器件市场预测可以看到,光器件市场 2020 年有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中国市场并没有下滑,最新预测显示整体趋势没有变化,未来十年将高速增长。在新型器件上,周总介绍了 400G 光模块与 800G 光模块的预测,400G 从 2019 年开始量产,预计至 2025 年将保持快速增长。800G 需求从 2023 年后保持快速增长。  5G 时代,基站呈倍数增长。由于氮化镓的优越性能,根据 Yole 的分析,5G 时代在电信基站中应用的氮化镓的年复合增长率是达到 15%,。根据 IMS2020 的问卷调查,多数人认为氮化镓会取代 LDMOS 在 5G 中的应用。 硅光器件的发展趋势方面,根据 Yole 的分析,硅光器件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在未来几年超过 40%,主要增长为光模块的部分。 周总对市场发展趋势总结道:“光电器件朝着小型化、高集成、高带宽、高速率的方向发展,十年前,芯片的贴片需求为 10-15 微米的精度;目前市场应用需求在 3-5 微米,对应 100G/200G 的量产需求;市场也需要 1-3 微米贴片精度,满足 400G 量产需求。面对 800G 或以上速率的光模块,硅光子集成是未来发展方向,市场需要亚微米的贴片精度。” 随着创新器件的快速迭代,对贴片设备的精度及速度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器件商也向市场表达了成本压力,希望贴片设备在满足高精度前提下,能够有更多的产出。周总介绍,目前亚微米精度贴片水平可以做到 15 秒贴一个芯片,2025 年目标是提升到 10 秒。 5G 时代新型器件由于成本的压力,新型的低成本封装形式兴起。例如 TO 封装,复杂的 TO 集成了不同的光电器件,需要多芯片多工艺的复杂封装。射频放大的器件的需求量更大,并采用新型的材料和工艺。光子集成希望可以做到光模块低成本,从芯片到 wafer 的封装低成本是必须的。2018 年,钱博士在 Laser Focus World 发表文章表示,云时代产品的更新迭代更加快,光器件以每年 25%的需求量在递增,同样光器件的功能成本以每年大于 10%的速度递减。这个趋势仍在持续并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作为贴片方案提供商,MRSI 面对新型器件的生产需求始终致力于开发最佳的创新解决方案。  面对新型器件封装的挑战,MRSI 不断推陈出新,2020 年 9 月 8 号正式发布了新产品 MRSI-S-HVM 光子集成的解决方案。MRSI 针对目前光器件的挑战,提供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贴片设备,提升精度,同时保证业内最高的生产速度。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多工艺的灵活性。这样将给客户带来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在光通信行业,MRSI 提供可大批量和高混合制造的解决方案,2017 年发布 MRS-HVM 系列精度为 3 微米,2019 年在讯石平台发布了该系列产品精度提升至 1.5 微米。该设备贴片精度非常稳定并不损失灵活性,贴片后的稳定精度可以达到 3 微米,可以实现多芯片多工艺的生产。基于这个设备,周博士在 7 月发表的文章:《为现代光子制造提供最精确的灵活量产芯片贴片解决方案》对该设备的性能进行总结,详细解释了它为什么可以实现这么<±3 微米的精度。MRSI 的设备性能不止于此,根据 MRSI 的测机精度显示,在 100PCS 的玻璃片贴片测试中,1.5 微米设备的精度在用玻璃片验机中可以达到 0.5 微米左右精度。在 500 个 COC 的生产数据显示,精度可达到±2.2μm@3σ,而且角度控制为±0.4°@3σ,目前只有 MRSI 的设备可以实现如此精确的芯片角度控制。对于高密度的设计,在一个基板上共晶多个芯片的应用,例如多芯片的 COC、COS,MRSI 设备可以从上面进行加热,有热头的工艺,采用脉冲加热方式,达到快速升温,快速降温的要求。 在针对复杂 TO 的生产设备里面,MRSI-H-TO 设备可以到达业界领先的 1.5 微米的精度。贴片后可达到 5 微米精度,这台设备具备共晶与蘸胶的工艺,可实现各种角度的多芯片贴片。一台设备集成多种功能可减少设备的定位,提高贴片的精度。 5G 射频器件方面的需求成倍增长,为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MRSI-H-LDMOS 提供 1.5 微米与 MRSI-705 提供 5 微米两种设备选择,是市场上用于射频微波器件封装方面精度最高的设备,可以满足高速量产需求。针对过去的 LDMOS 或者新型氮化镓的封装工艺,新型氮化镓的共晶或纳米银胶工艺都可以支持,非常适用于量产。其独特优势是共晶期间氧含量控制得非常好,可保证高的贴片质量。 在大功率激光器封装方面,MRSI-H-HPLD 是专为这类应用设计的,在一台设备上可以满足各类封装形式的贴片需求,例如 CoS, C-mount, Bar-on-Submount(BoS)的共晶贴片工艺均可在一台设备完成。其独有的优势是利用专门设计的自平衡工具来保证大功率激光器贴片的共面性。  最后,周总重点发布了 MRSI-S-HVM 针对硅光器件量产封装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基于市场应用最广泛的 MRSI-HVM 设备平台开发的,继承了 MRSI-HVM 所有并行工艺的设计,可以在这一台设备上选择 2 个精度模式,实现不同精度的芯片封装,可平衡贴片的精度与速度。以达到最大的设备利用率和设备的产出。其支持底部和顶部脉冲加热模式,也支持激光加热模式,该设备支持从 6 英寸 III-V 族晶圆上提取芯片贴装到 12 英寸的硅基晶圆上,真正实现晶圆级的封装。 
发布时间:2020-09-30 00:00 阅读量:1378 继续阅读>>
率先进入<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深圳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
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深圳市5G产业协会承办的“点亮深圳,5G智慧之城”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宣布,深圳已经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深圳率先进入5G时代。那么,深圳5G独立组网意味着什么?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正元表示,“5G独立组网的意义在于告别了依托4G改造的组网形式,将5G核心网和5G基站结合,带来完整的5G网络特点和功能。”朱正元说,非独立组网只是运营商初期为了降低成本的过渡选择,目前独立组网技术迎来突破,“真5G”即将到来。新的5G基站配合新的5G芯片,将为用户和企业带来高速率、超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服务,为远程医疗、远程教育、AR/VR等更多应用落地提供条件。”据介绍,目前深圳多个重点区域已实现移动5G网络覆盖,包括华强北商圈、市民中心、南山科技园、西丽大学城、坂田科技园、宝安国际机场等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和高校园区等。下一步,深圳将推进重要价值场景深度覆盖,主要面向网络黑点、高业务、高容量、高投诉场景,全面提升网络质量。同时,开展全网端到端的独立组网网络优化,为独立组网商用做好准备。那么,深圳的5G基础建设部署情况如何?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介绍,截至8月14日,深圳已建成46480个5G基站,截至7月26日,深圳已建成5G基站4.5万个。目前,深圳5G产业规模、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据他介绍 :“深圳为实现5G技术全球领先,产业生态逐步完善的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是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5G标准必要专利总量全球领先。第二是着力打造产业生态,产业规模领先,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第三是着力推进产业集聚,打造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高新区、龙岗5G园区和坪山5G园区等一系列重点项目。”据了解,深圳在交通、警务、城管、水务、医疗、教育、旅游等十个政务领域,以及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联网无人机、工业互联网等十个垂直行业领域确定一批了5G应用示范项目,进而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消费。截至目前 ,深圳已布局首批88个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下一步,深圳将继续开展全网端到端的独立组网网络优化,为独立组网商用做好准备。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0-08-19 00:00 阅读量:1463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盘点那些可以“鸡犬升天”的产业
5G 已经成为了近期热词,2019 年也被认为是 5G 的开局之年。5G 时代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有哪些吃香赚钱的行业?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短视频行业5G 特点就是网速快零延时,尤其有利视频。如果说智能手机和 4G 网络使得视频短视频成为网络内容一部分的话,5G 将使短视成为内容的绝对主力。5G 移动通讯时代的到来,AR、人脸识别、动作捕捉等新视频技术应用爆发更会助力短视频行业的空前发展。此外,借助 5G 带来的万物互联将会使短视频与更多应用场景融合到一起,短视频产业链的边界将被彻底打碎、重构、融合。 VR5G 时代,VR 产业将得到迅猛的发展。VR 将应用到生活的更多方面,例如 VR 手机、VR 电影、VR 游戏等。特别突出的一个是,这个时候虚拟试穿将成为流行,消费者只需把数据发往商家手中,就能得到各项匹配信息,人们买衣服也将更加方便。 智能家居行业这几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如今的智能家居就如同五年前我们看的科幻电影里面的场景一样。随着 5G 技术运用到智能家居行业,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安全。 云计算面对海量的数据,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非单台机器的运算能力所能企及的,所以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集结多台机器进行运算,将运算能力最大化,云计算的特色就在于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常见的云计算相关开源项目有 Hadoop、Eucalyptus、Enomaly ECP、Nimbus 等。 无人驾驶技术5G 的到来,给无人驾驶解决了最核心的通讯技术问题。没有了延迟与速度的限制,无人驾驶的普及将会更进一步。目前的无人驾驶,都是在超低速度的情况下进行检验和测试,但在如此低速的情况下,无人驾驶的测试还是出了问题。5G 能否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如果真能解决好,那么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将会井喷式地发展。 人工智能随着 5G 时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小到端盘洗碗,大到科学研究都会有人工智能的影子。未来,人工智能的社会需求会越来越大。网络与新媒体这个专业和戏剧与影视学一样,都比较偏向于文科性思维,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更偏重于创造性思维和文字功底。5G 时代,各大自媒体平台需要借助大量短视频、文章等内容来发展,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强大的创意思维,将会成为该领域的优势。 信息安全5G 时代,将会面临信息泄露问题的新挑战,能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将会成为社会刚需。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提到这个专业,那北京邮电大学必须拥有姓名。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这所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着实强悍,被人们称赞“中国信息科技人才的摇篮”。它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并称为“两电一邮”。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12-25 00:00 阅读量:1333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下,射频器件、光模块、PCB等电子元器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
  2019 年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1 日,第 94 届中国电子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展会涵盖上游基础电子元器件到下游产品应用端全产业链,汇聚 800 多家厂商和数万名买家、观众参加。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发展,促进新型电子元器件的技术进步与应用水平提高,在 5G 商用爆发前夕,2019 中国 5G 新型电子元器件创新发展论坛在展会期间如期举办,论坛围绕 5G 产业重点展示关键元器件及设备,旨在助力电子元器件行业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古群介绍了 5G 时代下电子元器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古群认为,在当前不稳定的国际贸易关系局势下,分析 2018—2019 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到,被美国加征关税的电子元件产品的出口额占电子元件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 10%,中美贸易对电子元件产业影响有限。  “回顾过去一年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运行情况,上半年市场低迷、部分外资企业产线转移、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开工不足等都是显而易见的消极影响。但随着电子元器件产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下游企业与元器件产业的黏性增强、下游 5G 产业发展前景明朗等利好因素的驱使下,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下半年形势逐渐好转,骨干企业发展平衡、产线转移步伐减缓以及行业集中度提高,进一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于 2018—2019 年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运营情况,古群总结道。  面对 5G 大规模商用,中高频器件的国产化之路在何方?  不难理解,中高频器件即应用于 5G 中频(Sub-6GHz)和高频(毫米波 mmWave)频段的射频器件,包含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天线、低噪声放大器(LNA)、射频开关、射频收发器等器件。  随着 5G 通信的发展,5G 基站、载波聚合、Sub-6GHz 以及毫米波频段的发展和成熟,将大幅度拉动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NA)、开关、天线等中高频器件的市场需求。  “当前国内芯片行业发展迅速,我国 5G 产业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整体产业链布局方面,我国企业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在产业链上游,尤其是中高频芯片和器件等核心环节,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尤其是射频芯片、模组仍严重依赖进口,射频前端市场被 Qorvo、Skyworks、博通等企业垄断。”广东省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创新中心首席架构师樊永辉在论坛上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通信射频前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趋势良好,但此类器件技术和市场目前被国外大厂掌控和垄断。中高频核心器件是实现 5G 通信网络的核心与关键之一,面对我国 5G 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实现国产射频器件技术与市场的突破成为 5G 时代下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据工信部调研数据显示,滤波器和天线具有国产化供应链基本能力,但功率放大器供应链弱小,中高频核心器件是我国 5G 领域主要短板。因此,面对“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业上下游协同不足”的行业现状以及“sub-6G 中材料和工艺不足”、“毫米波领域设计能力分散、制造产能稀缺”的技术现状,紧扣 5G 中高频核心器件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等各环节关键技术,以器件设计为核心,垂直应用为引擎,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弥补通信产业链缺失环节,实现中高频核心器件前沿和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用化等众多举措成为我国争夺未来通信技术国际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也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机遇。  此外,对于中高频器件未来的发展与技术路线,樊永辉总结道:“以 SiC 为衬底的 GaN 的功率放大器将是宏基站的主要技术。Si 基 GaN 功率放大器有望被应用于微小基站以及高频段的手机中,取决于 8 寸硅工艺能力以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及降低成本;  基站滤波器的主要技术仍将是陶瓷介质滤波器;在手机中,在 sub-6G 频率范围内将以 FBAR 为主,在更高的频率,需要开发基于电磁波的滤波器技术;  5G 时代,中高频器件总的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更高的频率与集成化。”  5G 时代,国产滤波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滤波器部分,北京航天微电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林树超在论坛上进行了分享。  林树超表示,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波器在通信终端中的应用方面:滤波器在单个终端的使用数量从 2007 年的 5 个到如今超过 90 个;成本从 3G 终端的 1.25 美元到如今超过 15 美元。可以看到,在 5G 时代,滤波器的使用数量和成本都有了较大提升。  据 Yole Development 数据显示,预计 2023 手机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年将达到 352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 14%。其中,滤波器市场规模最大,2023 年 225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 19%。  在滤波器的应用方面,5G 基站中,功率超过 5W 的主要采用介质滤波器替代腔体滤波器(功率容量高);5G 基站中,功率 5W 以内的主要采用 SAW/BAW 滤波器(选择性好)。此外,随着物联网的成熟,预计到 2022 年,全球将有 1,000 亿(中国 200 亿)个无线物联网节点,每个节点至少用滤波器 10 颗,将达到 10,000 亿颗的市场规模;在国防领域,军用通信器材、卫星导航、电子对抗系统、雷达系统等领域对滤波器需求旺盛;领先国家限制我国进口半导体核心器件,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厂家面临我国军用装备市场的广阔机遇。  纵观滤波器产业全球市场格局,可以看到 SAW/BAW 滤波器市场均被美日等国外大厂占据,国内企业占比极低,甚至为零。  面对差距,要加强在关键技术(诸如“仿真设计软件(FEM/BEM、COM、EM)、微纳米加工技术(0.25 微米工艺)、封装技术(SMD-CSP-WLP-Film)、设备(光刻、镀膜、溅射)、人才(声学、射频)等”)方面的投入和重视。除此之外,我国滤波器产业还面临着来自于交叉学科、专利壁垒、重资产投资、技术快速迭代以及人才稀缺等近乎全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困难依旧,仍当发展。在全方位的包围和垄断之下,寻找突破口才是国产厂商突围的关键所在。  “5G 技术的发展、消费产品需求带动、供应链危机”成为了如今摆在国产企业面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5G 时代,光模块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 年 4 月,韩国 KT、SKT、LGU+宣布 5G 网络正式商用;2019 年 4 月,美国 Verizon 宣布 5G 网络正式商用;2019 年 6 月 6 日中国发放 5G 牌照、2020 年规模商用。可以预见,5G 将于 2020 年—2021 年步入规模商用,每年新增上百万个 5G 基站,进入 5G 建设高峰期。5G 的发展和成熟为光模块市场带来发展驱动力。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合作总监张华在论坛上介绍,光模块由光电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接口等组成,光电子器件包括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其中,光电子芯片是光模块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大概在 50%—60%。但是,高端光电子芯片是我国光模块企业的技术短板,当前的国际形势为国产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加大研发投入和促进自产自用是有效措施。  在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射频、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光纤光缆、基站天线、光模块 ... 等 5G 产业众多细分领域中,光模块投资占比仅为 4.6%,光通信模块是产业链中盈利能力最差的环节。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是光模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行业整体的理性投入和企业自身的定位策略是可能的解决途径。  对于 5G 光模块的发展策略,张华认为,规模效应、技术创新、国产化作为 5G 光模块发展策略是机遇也是挑战。  规模效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期下,减少光模块型号,以提高单款型号的总需求量,这将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进而降低光模块价格;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国产化:国内仍在攻关 25G 芯片,国际已经准备量产 50G 芯片,我们仍需尽力追赶一个“代际”的差距。  对于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张华指出,目前国内光模块供应商、激光器芯片供应商存在重复投入、不注重机会成本等不健康生态,同质化和产能过剩也是存在的挑战之一。  同时,我国光通信器件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也较为严峻。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实力与市场规模不匹配;核心光器件专利多数被美日企业掌握;我国光通信企业“出海”的第一门槛就是专利,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是我国光模块企业在海外做大做强的必备功课。此外,技术标准特别是数据通信光模块标准,需要加大话语权。  当前,面临中美贸易争端,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光通信器件出货量和营收;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中美角力也将加速中高端国产化器件的普及应用。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外光模块公司向上游收敛对我国企业的追赶也许是一个新的机遇。  5G 时代,高速 PCB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处于 5G 建网的初期阶段,基站建设主要以宏基站为主,再用微基站作为补充,加大加深覆盖区。随着网络深入部署,小基站需求会进一步扩大。通讯基站的大批量建设与升级换代对高频高速 PCB 形成海量需求,PCB 正迎来新一轮升级换代的需求。  重庆方正高密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及应用部技术专家唐耀表示,5G 时代下,高速 PCB 广泛分布于企业网(ICT)、IT/ 数据中心(云 DC)、运营商无线(基站)等多领域中。在 5G 下高速 PCB 的发展历程中,高速化对 PCB 也提出了信号质量、加工工艺、测量技术等多方面新的挑战。  测试测量如何助力 5G 走向规模商用?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终端和流量都取得了迅猛的增长。5G 通过其高性能、低延迟和高容量的特性带来网络的变革。  5G 时代网络的演变,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大规模机器通信)、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等 5G 三大应用场景将要催生出新的应用和载体。  高速的物理连接作为 5G 的基础,凭借网络标准的更新和以太网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速度和性能成为 5G 时代追求的目标。  同时,随着布线标准近几年的更新,提供了更多的基于小基站、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数据线缆连接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多种 IEEE 新完成的标准,满足了 5G 时代物联网驱动的速度需求,利用更少光纤实现更高速度成为主题;减少支持该速度所需的通道;完成 25G 以太网系列标准等。  论坛期间,福禄克网络技术专家潘凯恩介绍了公司的解决方案,支持多种线缆类型,以及网线、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等多应用标准下的测试,帮助网络技术人员保障网络互联的性能和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较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国际贸易的紧张局势和 5G 时代的到来,给了国产厂商一个机会,去追赶或被进一步拉大。任重道远,需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19-11-06 00:00 阅读量:1376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麒麟985与骁龙855将如何一决高下?
华为去年推出了麒麟980,随着华为手机的大卖,麒麟980也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性能上与高通的骁龙855处理器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随着麒麟985的不断曝光,让用户看到其性能和工艺都可以和高通骁龙855一决高下。今天我们就将两款芯片进行对比,看看到底哪家强。 先看下面麒麟985和骁龙855的参数对比表:  制程工艺骁龙855采用了7nm工艺,这是当前行业内最领先的工艺制程。麒麟985不满足于此,于是在7nm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加入了EUV即“极紫外光刻工艺”,虽然并不算非常大的领先,但是在性能和功耗还是有一定的提升。 CPU麒麟985和骁龙855都采用了8核架构设计,其中骁龙855采用的是一个超大核、三个大核和四个小核组合,而麒麟985采用的则是两个超大核、两个大核和四个小核组合。虽然麒麟985在超大核数量比骁龙855多一个,但是超大内核频率是2.60GHz,比骁龙855的2.84GHz稍逊一筹。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所曝光的信息中并未提及麒麟985的其它内核的频率,因此这款芯片还是非常值得期待。 GPU对于华为麒麟系列来说,GPU一向是其短板,虽然采用了先进的Turbo 3.0,但是与高通855的Adreno 640相比只算是中规中矩,并不是很大的加分项。虽然麒麟985的GPU与麒麟980的GPU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G频带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能否搭载5G信号已经成为处理器产品的一大加分项。高通855使用骁龙X50基带可以搭载5G信号,但是使用4G信号时则需切换到骁龙X24基带,也就是说高通855需要两个基带来并行通信。在这一点上华为可能更胜一筹,作为5G设备的领导企业,虽然麒麟985还未正式进入市场,但是其搭载5G信号的能力一定不会差。 跑分情况目前麒麟980的跑分在30万分左右,预计麒麟985的跑分不会低于40万分,甚至超过45万分;目前骁龙855处理器的跑分成绩也差不多在40万分以内。由于每家机构的测试方式不同,单凭跑分无法作为评定一款处理器优劣的依据,还要看实际的手机产品运行情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麒麟系列的命名多数均以数字0作为结尾,而麒麟985亿数字5作为结尾,这也许正是说明了是在麒麟980上的改进与优化,并非十足的革新。关于麒麟985与骁龙855更详细对比,我们等麒麟985正式登场以后再细说。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8-22 00:00 阅读量:1503 继续阅读>>
物联网是<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最大宠儿 安全提升关乎生命
要说2019年最让人期待的技术是什么,非5G莫属。不止是瞬间下载超清电影,5G带来的是颠覆生活方式的想象空间,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其中,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最大的受益者。万物互联也意味着“入口”更多,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实际上,物联网安全较互联网安全风险指数更高、威胁更大、后果更严重——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造成的多是财产损失,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问题则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健康。 5G为物联网搭建“高速公路”  十年前,“感知中国”被提出,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过,十年间,物联网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相较于其他产业,物联网从概念的提出到落地,似乎并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  5G技术的应用将是物联网历程中发展的重要节点。5G技术具有高数据率、低延时、大容量、可靠连接等特点,这些特点恰恰能满足物联网的海量终端连接的特点,并实时产生数据响应,由此,5G技术的商用无疑是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  物联网长期处于概念炒作期的原因是复杂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国内基础感知层,如:传感器、RFID以及红外感知等核心技术,暂未取得核心突破,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其二,通信网络技术方面,基础网络建设尚未全面完成,即使目前的5G技术已经开始落地,但仅供于高速层的网络传输的发展,在中、低速层还并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覆盖,而物联网智联套件60%以上的场景是低速层应用场景。  “物联网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庞大,不像其他一些行业那么聚焦,行业上的融合和技术上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5G是一个物联网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但5G也只是解决了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一部分问题,“是整个十万里长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数据采集、数据转换以及数据服务上,5G不能提供帮助。  相较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人口和产业相对聚集,更适合发展物联网,只是受制于技术和设备配套,可能尚需较长的技术成果转化时间。设备商应承担更大安全责任  即使物联网尚处早期发展阶段,但安全问题已暴露出来。“物联网跟行业结合非常紧密,它物端种类的多样和脆弱性导致安全威胁更加严峻,成为限制物联网部署的一个障碍。”在今年6月的第七届NSC网络安全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尹浩强调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从产品分布来看,路由器和视频监控设备暴露数量占比最高。全球路由器暴露数量3385万台,全球视频监控设备暴露数量约1772万台,我国国产设备的暴露占比更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路由器和视频监测设备设计和生产的参与相关企业繁杂,品牌众多,很多产品缺乏系统和完善的安全相关设计和检测。  今年3月,由国际安全厂商赛门铁克发布的2019年《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显示,2018年的物联网攻击数量与2017年一样居高不下,但攻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路由器和互连摄像头在受感染设备中占据了最大比例(90%),但是几乎每台物联网设备都容易遭到攻击,无论是智能电灯还是语音助手,都为攻击者提供了入侵的新机会。  “物联网的终端设备资源不可能像手机那样丰富,资源算力都是没有认证的,软件生成过程中也没有加密,都容易被劫持利用,它系统的复杂性也阻碍了一些物联网安全策略的实施。”尹浩表示。  此外,建设成本也是物联网安全问题难以控制的一大原因。“大多数的终端设备结构简单、低功耗、低成本,在设计规划时往往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安全预算。”尹浩指出,万物互联的各个行业,一个意想不到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崩塌。  由此,终端在物联网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把关”角色。尹浩称,终端的多样性导致安全策略差异化部署带来的复杂性。  “从安全源头来看,产品的设计和终端在物联网安全中责任更大。”相较之下,运营商更像是“交管部门”,只是关注数据流通是否正常,但不会关注“坐在车里的是好人还是坏人”,而产业研究机构及监管机构更多起到安全监督和规范等辅助作用。  物联网最担忧算法攻击  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问题应当被更为重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系统、软件和设备将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之下,在信息交互次数和速度不断扩大下,安全风险指数也在迅速扩大。”物联网安全风险威胁的不仅仅是用户的个人隐私与财产安全,更冲击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生命安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举例说明更为清晰。5G时代物联网落地的热门场景车联网的安全事故问题已被讨论过多次:如果无人驾驶过程中被黑客攻击,车辆极有可能偏离航线,将乘客置于危险境地。在物联网环境下,感知终端、通信网络、服务平台和应用场景都可能出现安全风险。但是,严重的安全问题可能更多来自于攻击方恶意改变算法。“算法程序始终都是应用软件的运作核心,保护程序代表安全、可信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程序代码安全,所有黑客行动都要通过代码实施来展开。”尹浩表示。  工业物联网也是安全问题的多发领域。在邹德宝看来,物联网首先会在消费级市场切入,但最终必然走向产业物联网,比如在一个工厂中实现物联网。  就工业物联网来说,安全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网络和系统庞杂,资产数据容易直接暴露于互联网;二是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更新升级周期长,从而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和较高的安全风险;三是智能感知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当大型工业设备发生攻击和恶意破坏时,无法给出及时响应和预警方案,从而影响工业生产效率和造成停产停工等较大的损失。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7-22 00:00 阅读量:1362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内容审核更复杂,须警惕短视频侵权大爆发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据业内专家介绍,对短视频发展前景保持乐观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的弊端——5G飞快的传播速度,将使得内容审核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如果不能对当前短视频的侵权问题进行有效遏制,这种现象或将随之增多。(7月16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普及、网络提速降费、资本进驻等因素推动,我国短视频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市场规模达190亿元。还有人预测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50亿元。随着我国今年发放5G牌照进入5G时代,该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这是因为,5G带来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网速大幅提升。据悉,5G网络的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比目前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显然,这为短视频行业带来空前机遇,不仅短视频制作者们可以快速上传作品,而且网友可以快速、顺畅浏览短视频内容,那么该行业用户和市场规模还将大增长。  不过,短视频行业侵权问题很可能伴随5G推广出现大爆发。过去几年,涉及短视频侵权的案例已经不少,如果不早日采取有效办法来遏制,短视频侵权案件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不仅会占用、浪费大量司法资源,也会影响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比如某些创作者很可能因为作品被侵权,创作信心受影响。  目前,几起司法判例,对公众认识短视频侵权问题具有普法意义,对侵权者是一种警示教育。比如,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后受理的第一起案件就是短视频侵权案,审理该案时法院指出,视频长短与作品的创造性没有必然关系,还认为有的短视频“越短越有原创性”,这普及了一条常识:短视频再短也受法律保护。  再比如,今年4月份北京海淀法院审结的全国首例广告短视频侵权案,法院判决相关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万余元,对侵权者是惩罚,给创作者信心。特别是短视频侵权现象中,部分侵权者往往打着第三方的名义企图逃避责任,该案侵权者就辩称涉案视频由第三方提供,但最终并未得逞。  另外,国家版权局去年9月约谈了国内15家重点短视频平台,要求相关短视频平台企业要进一步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切实加强版权制度建设,全面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这等于给短视频平台上了一堂保护版权的“法治课”,只有平台方强化内容审核责任、依法处置侵权短视频,才能减少短视频侵权问题发生。同时要看到,仅靠相关司法判例、专门约谈,恐怕还难以遏制短视频侵权。尤其是进入5G时代后,在利益驱动下,某些短视频创作者、发布者、平台侵权的手段可能更加多样更加隐蔽,如果不采取综合手段全面设防,短视频侵权问题在5G时代大爆发会大概率发生。如今5G时代刚刚开启,有效设防还来得及。  我国《著作权法》2012年修订过,当时短视频没有现在这么火,所以,法律自然对短视频版权保护不够完善,及时完善这一法律是基础。另外,还可以像制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一样制定短视频版权保护管理规定,或作为法律配套规定,或在法律修订前先用来规范。  由于平台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合作完成侵权短视频,由第三方机构上传,或者平台伪装成自媒体上传侵权短视频,可以逃避责任。要防止平台侵权、“甩锅”,法律需进一步明确平台主体责任、连带责任等,同时利用技术手段、鼓励公众对平台加强监督。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7-17 00:00 阅读量:1911 继续阅读>>
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将为行业带来深刻改变
    【现象】新能源汽车行业,又一次迎来发展的风口。不久前,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博鳌召开,来自全球的汽车企业、行业组织与政府机构,就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发展方向、政策措施等话题展开讨论交流。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各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点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为汽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革和新动能,也为重塑世界汽车能源格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  早在2012年,中国就颁布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18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90万辆,其中乘用车占75%,客车占17.5%,货车占7.3%。业内人士分析,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将推动汽车行业在能源动力、生产运行和销售使用等方面全面变革。就电动化而言,近几年的市场情况已经说明,驱动高效率、运行零排放、费用更节省的电动汽车,不仅广受消费者欢迎,也更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深圳已率先基本实现了城市公交和出租的电动化,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也在加快城市公交、出租、共享汽车的电动化。  而5G时代的到来,正在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深刻改变。随着5G移动通信、导航系统、传感技术、智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相关技术和产业优势的日益增强,未来几年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大幅度拓展现有汽车的产业链。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智能化,将是各个新兴行业、新旧行业之间的重新组合,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新型能源的结合,将会加速智能化进程,开拓出崭新的发展领域。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随着自动驾驶层次的提高,将实现从信息互联、车路联网到车、网、路、能源之间的互联。  共享经济的出现,也在为新能源汽车带来生长契机。只需一部手机,就能随时上路;分时租赁,花更少的钱圆驾驶梦……新能源汽车和共享经济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汽车消费模式,也在年轻人当中形成了新的时尚。在城市街头,共享汽车和网约车正在和城市公共交通一起,构建起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新的汽车消费模式,不仅可以让新能源汽车与高铁航空等远程交通衔接,满足多样化出行需要,也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需要看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7-15 00:00 阅读量:1338 继续阅读>>
处理器芯片有这些优势,你敢说高通在<span style='color:red'>5G时代</span>会被超越?
这段时间,巨头高通似乎有些“点背”。苹果欠的专利费不给还反诉形成拖累;与本地大唐的一个合资案,被某国企掌门咒骂;最新财报显示,净利同比下滑40%,而它又给出一个不太乐观的下季财测;不断有业内人士鼓噪说,未来5G标准会统一,高通将失去霸主地位。 而且,这段时间,外界都在谈论AI,高通在全球乃至中国也有些论坛,并参加了本地一些峰会,不断宣告5G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变革。但与BAT们相比,声量似乎都没那么高。 部分行业人士对它的印象有些僵化了:瞧那个无线半导体霸主,别不会成为AI时代的失意人吧? 一切真有点不太美妙的样子。可是,巨头真的会成为未来AI时代的失意人吗? 直接给出我的判断。这有些扯了。很多人只是从庸俗的博弈论出发,看不到未来趋势,也没看到它的成长与转型。 这里以AI为视角,看看这家公司隐含的竞争力。 很多公司在技术面谈论AI,几乎不会错过这几个要素:语音、图像或视觉、计算、算法。比如百度、谷歌、英特尔们;更多公司开始谈论数据要素。比如几乎已成圣师的马云。前段他就在不同场合嘲笑谷歌AI取向,说下棋没什么用。 应该说,这5个要素应该都不可或缺,确实也能让人直观感受到一些应用场景。 但我觉得里面少了一个更核心的要素。那就是网路的支撑,或者成为“连接”。没有远比现在更出色ICT基础设施,AI绝不可能在诸多行业真正大规模普及,只能在某些模块、某些应用场景有所发挥。 在以上诸多要素中,高通拥有哪种核心支撑?我们认为,至少两大领域,它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 一、计算; 二、连接; 三、端到端的服务体系。 当然,图像或视觉、算法等领域,它同样有自己独立且出色的能力。而在AI的商业化驱动力,它具有的另外核心条件,则是其他公司所不具备的,那就是充满效能的端到端服务。 说说计算力。 高通的计算优势,早为声名远播。这也是高通被视为一家无线半导体巨头的关键。它从一家移动CPU公司,过渡到拥有全面解决方案的平台公司,差不多花了10多年。 当然,你会说,现在做芯片的很多啊,做个AP已没什么多大障碍,不要说英特尔、博通、联发科、展讯、联芯、瑞芯微、全正、君正之类,也不要说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类终端企业,就连互联网阵营的巨头们早就具备实力。谷歌、微软、百度都有,甚至阿里们也有储备。 而且,整个计算力也在朝GPU转移。那个曾经几经起伏的黄仁勋,创立的Nvadia,这两年成为当红炸子鸡,就与过去多年专注GPU生态深有关联。它已经推出基于的平台,备受行业与资本市场关注。而且,它还在收购更多模块资源。 但是,高通不一样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全。高通不仅仅有AP,还有基带、射频、GPU、蓝牙、音频等几乎所有关键模块。 2007年诞生的骁龙S1,还是个AP概念,但很快,随后的系列从AP升级为融合诸多模块的SOC,而最新的骁龙835已超越SOC,成为平台概念。从对产业的变革驱动来说,它比笔记本业的迅驰概念可能还要深远。 10多年来,高通产品几乎覆盖了市面所有经典手机、最新的互联网电视以及其他无数移动终端。说它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为整个产业提供了最专注、长久、深入、广泛、丰富的计算支撑,毫不为过。 很多说手机快饱和了,高通的路子快到头了吧。那是你没有看到它的系列产品、方案对于未来碎片化终端时代、AI时代的强大适应力。 除了上述骁龙家族与诸多模块的升级之外,事实上,高通很早就已关注适用于AI时代的神经网络处与深度学习。它投资的一家神经科学创业公司Brain Corp,早在2009年左右就秘密研发,试图创造出模拟脑功能的算法,以及执行这些算法的硬件。最初它的Zeroth项目专注于机器人,后来证明,足可应用于智能手机与更多碎片化的智能终端。 通用的CPU当然也可以参与,但效能可能没那么出色。使用特殊设计的芯片,则能使得神经网络任务运行效能更高,能适应无数个性化的智能设备。 当然,计算覆盖B、C两端,基础设施部分,高通同样在渗透。事实上,2014年它就宣布进军服务器芯片市场。3年来,每年都有关键产品更新。去年的48核ARM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备受业内关注。这当然也有ARM的图谋。后者前年说,未来5年,要突破全球25%的服务器处理器市场。虽然不太相信它能战胜x86生态,但是,擅长整个体系化布局的高通,应该不会错失成为下一个世代基础设施幕后计算支撑的机会。 一些人说,未来ICT基础设施越来越发达,只要侧重云端计算力就好,终端侧可以进一步弱化了。我认为高通的说法比较好,那就是它一定会影响用户体验。有些是连接的问题,有些就是终端侧计算力不够。 引用一句阿里云的Slogan,“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用在高通身上,同样适用。眼前的高通,正朝着无所不在的计算世界——一个庞大的万物互联时代迈进。这一切都会是未来AI时代的核心力量。未来的计算力,确实会呈现分散的局面,会涌现许多玩家。但老实说,在基于芯片形态的计算层面,除了英特尔们在另一端,我们还看不到哪家能整体胜过高通。要意识到,新旧生态的技术层面绝不可能泾渭分明,漠视高通的整体实力、向前兼容的能力、面向AI时代的创新力,不是无知,就是刻意PR。 说说连接力。 要再度强调这一点。上面我说,过去两年,许多企业、业内人士谈AI核心要素,总是有意无意遗漏连接力。 大概可能认为,未来的ICT体系,只是通用基础设施,政府、企业甚至个人购买相关服务就好,用不着单独强调。 但是,ICT虽然是一种基础设施,甚至局部带有公共产品属性,但它也是要市场化企业参与,不是坐等就会生成。没有它的支撑,未来的AI、物联网、云计算等等概念,以及所有的智慧场景,都不可能真正广泛而深入的落地。 而高通,除了计算力,最强大的部分,正在于连接力。甚至,这两个要素在它身上一直两位一体。 过去10多年,高通一直驱动着全球智能手机的变革,借助它的力量,全球几十亿人得以消除数字鸿沟,连接起来。 广域网概念下,高通拥有3G、4G以及日益成熟的5G等连接技术。同时,它还有Wi-Fi、蓝牙等核心技术,这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完整的方案与平台。从3G、4G到目前正在引领的5G,它的连接能力将呈现为新一轮几何级扩充,从过去的人人、人物到未来海量的物与物的连接,甚至人与整个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没有出色的连接力,一些场景可能只是体验不佳,生活受到一些影响,生产出点小事故;而另一些场景,则可能意味着重大灾难,人命关天。譬如现在流行的无人驾驶或自动驾驶,高速路上,突然失去了网络支持,很有可能车毁人亡。关键场景,不足1秒的时延差距,都可能出现重大惨烈事故;手术室里的场景更是如此。 目前的AI应用场景很多只是单一要素的比拼,比如蜂拥而上搞了一些智能音箱。当然属于有益的探索,但它确定只是一种过渡形态的产品,还谈不上真正复杂的人工智能。这背后,除了一些场景无法突破政策外,主要是连接力远远不够。我一直这么说,在5G真正大规模商用前,AI不可能在各行各业大规模普及。 高通的优势就在于它拥有垂直一体的连接力。5G时代的一项重要技术特点是低时延,高通可以实现低时延的条件,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此,网络侧到终端侧的界限,就不像过去那样界限清晰,从而促使不同的垂直领域,可根据商业模式、安全诉求实现个性配置,从而驱动AI实现更强的集约性。 很多人说,5G时代来临,标准统一,高通的地位就会下降,甚至很快被OTT掉了。我们觉得这特夸张。高通5G专利储备很深,绕不过不说,就说统一的5G标准,也不可能将3G、4G时代的积累清零。 何况,这个现实社会,绝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全部通达5G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有的许多技术要素,在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产品中依然会有发挥的余地。高通产品线如此丰富,它仍会是这个行业最具竞争力的玩家。 而这正是高通的优势。 说说端到端的服务吧。 上面我有意将计算与无线分开,来看高通。它看上去确实是一家无线半导体巨头,一家拥有强大的通信标准技术、连接能力的巨头。 但是,要看到,高通的崛起,一个fabless企业能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苦头,更多迎合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计算与连接两者结合,形成了远比过去功能机、PC网络更丰富的价值链。 而文章开头部分,我强调过,AI时代,连接与计算更是“两位一体”的概念。高通的优势,正在于这种概念之下,它提供的服务,呈现为端到端的风格,覆盖了从手机到基站、手机到网络端完整的价值链条。 高通确实也在不断强调自己是一家端到端服务公司。这一定位,超越了终端视野的局限,为它的未来创造更大的生态参与机会。 端到端服务绝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事。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它协同整个产业链的开放精神,提前定义未来市场的能力。 想想看,假如高通的3G、4G,只是把玩技术与标准,而不是充分调动终端企业、设备企业、运营商们共同完成一个符合未来趋势、兼容各方利益的融合方案,整个行业会有如今的进展么? 绝不可能。放在5G时代,这种模式对于推动单一标准的形成,防止分裂,具有更大的驱动力价值。 而它对AI的驱动力,除了能在技术层面加快推进外,更能够通过自身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协调,快速定义出一些参考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相关企业的风险焦虑,让它们将资源、精力更多侧重在自己擅长的层面,譬如研究商业化、分析数据、触达客户或用户等。 这里有必要插一个细节。很多人对高通的专利收费模式充满质疑,说每个环节都不放过,买只鸡脖子你收我一只鸡的专利费。其实忽视了它的端到端服务模式的价值。高通的技术是在整个价值链里流转。 你可以保持质疑,说它大包大揽。但我们必须尊重这种商业模式:它能在一个大的变局周期,提前承担许多研发、商业化探索的任务。只有这类公司,才能协调上述整个产业链快速推进,形成解决方案。 一个市场如果缺乏端到端模式的企业,一定不会有太高的效率。因为技术标准无法统一或融合,产业资源就会高度分散,壁垒深深,行业、企业以及各种组织之间一定充满警惕。如此,面对新的行业,很多探索就只能是各自为政,群雄混战,消耗大量资源,也不会有真正的成效。 目前的AI就是如此。老实说,在高通这种具有端到端服务能力的巨头推出整体解决方案、开放的AI生态平台之前,我对一些企业急着推出产品高喊商业化,一点并不抱乐观。 上面我提到了,当许多企业不断推出粗糙的单一模块的产品炫耀时,高通确实已形成相对完整的AI平台。前不久上海MWC上,除了5G标准路线图,它还披露了许多AI终端的计划,从方案成熟度看,几乎都是交钥匙的方式了。 这种动向,让人体会到,高通端到端的价值,在于它从整个产业链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局限于单一环节,具有强大的生态思维。 当然,也不要觉得高通AI战略已经完美,它也有自己明显的短板,比如数据与应用场景缺憾、技术还需要丰富。 高通虽有端到端的服务,全球无线互联的世界,想绕开它几乎不可能。但它本质上仍是2B企业,不操心太多具体的垂直行业,不用太操心客户的百工业态,也不用关心用户户具体的吃喝玩乐。即使海量数据通过它的管道与价值链,它也无法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将它变成业务并大规模商业化。而消费端的数据,它更是无法直接触达。 这就决定了高通很难独立去搭建AI时代的应用场景。这是它的最大短板。它必须借助掌握大量用户或行业数据的伙伴触达服务。 比如,它可以与BAT、京东们的商业平台实现嫁接。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与这类巨头合作,高通的AI开放生态价值会受到抑制。它必须汇聚更多中小型的产业链资源,包括AI创业者。 就意味着,高通必须进一步走出无线半导体、通信业概念,在强大的基础设施背景下,通过大规模开放,构建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态开发平台、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丰富的SDK资源,以及其他商业化支撑。 有些垂直领域,高通可能得先行探索。因为,这些垂直领域不但涉及复杂的技术、供应链、资本门槛,还有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种种政策。许多时候,单纯依靠开发者或创业者自身去整合,几乎不太可能,有时单纯的成本就难以承受。比如汽车、金融、医疗等相关领域。作为一个开放平台,高通有责任率先形成解决方案,与政府、机构、产业链伙伴共同拓展,提前探索,推出独立的参考方案。这也是一家端到端企业的责任,它也有利于消除许多细分领域的风险。 你看它正在重金收购NXP。你可能只是强化半导体业务,其实它应该是在先行渗透汽车业,NXP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确实有着强大的资源。 不过,更多的碎片化需求与应用场景,高通根本无力触达,这不是它所擅长,它只能依赖合作伙伴。而这也是它的商业边界。 当然,除了NXP这类,高通的人工智能技术要素也应该进一步扩充。连接与计算无可匹敌,但单一维度上,许多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优势。从半导体公司到终端公司再到互联网巨头们,都是如此。 比如华为吧,它不但拥有5G核心技术,AI各种资源,更是拥有遍布全球的管道优势,更有端到端交付服务的能力。若只从技术面对比,华为未来一定是高通最大的对手。 只是说,华为的形态更多还是硬件为主,它很难彻底突破这一限制,真正做成一个开放平台,最后它与高通的路径就不可能一样。本质上,它们的竞争仍会是错位的。 但高通应该也会进一步强化它的技术要素。我们预判它应该会通过一些收购完成方案与平台支撑体系的建设。 当然,作为一个开放的AI平台,我们认为,除了技术,高通最紧迫的还是通过一些关键的垂直行业,率先落实实践,以加快推进生态体系构建。它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孵化功能,为开发者、依托平台的创业者消除早期风险,打通资本通道甚至变现渠道,从而快速驱动AI大规模落地。 高通4G时代的平台孵化经验确实值得延续。事实上,仅仅在中国,它就投资了几十家公司,其中已有IPO成功案例。但是整体来说,还是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更多。而5G时代与AI时代,无数的行业、更多用户的需求会被激发,高通的服务需要更多接口。 如果我没说错,从半导体公司变身为一家基于“计算+连接”的生态服务平台,这应该会是高通接下来对资本市场讲述的故事吧。 面对AI时代,个人觉得,高通虽充满危机,但它30多年的历史积累,不太可能被完全OTT掉。AI一定是它最核心的战略方向之一,我相信,未来,这家公司依然也会是少数核心的玩家之一。
发布时间:2017-07-24 00:00 阅读量:1695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1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型号 品牌 抢购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