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战略投资赛昉科技 RISC-V挺进数据中心大市场
  2023年3月23日,赛昉科技正式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百度独家投资。此前,赛昉科技已累计完成超过10亿元融资,融资总额为国内RISC-V领域第一。此次,凭借突出的综合实力,赛昉科技获得百度的战略投资。  赛昉科技董事长兼CEO徐滔透露,除了战略投资之外,双方还将进一步在业务上展开合作,赛昉科技将与百度一起推进不同形态的高性能RISC-V产品在数据中心场景落地。  实际上,赛昉科技的RISC-V产品和服务落地数据中心是公司战略精心布局及产品不断迭代的必然。赛昉科技成立于2018年,成立之初就定位于高性能RISC-V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落地:2021年,赛昉科技向客户交付了全球性能最高的RISC-V CPU Core IP——昉·天枢。这是一款64位超高性能商用RISC-V处理器内核,采用12级流水线设计,可实现超标量、深度乱序执行等,SPECint2006超过9.2/GHz。昉·天枢的交付,是赛昉产品落地数据中心的关键一步。进入2022年,围绕数据中心的需求,赛昉又先后自研了高拓展多核片内总线和LLC内存系统,储备了高性能同构、异构Chiplet技术,打通了RISC-V落地数据中心的最后节点,实现了解决方案的闭环。清晰的产品路线图、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吸引了百度的关注,双方经过战略、技术及商务的不断交流,达成了战略投资。  RISC-V为中国芯片产业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RISC-V已经彰显了巨大潜能。赛昉科技是为数不多能提供高性能大小核及多核架构方案的RISC-V厂商。  双方的紧密合作将推动RISC-V产业化的进程,加速数据中心的算力创新,为AI时代对算力的复杂、多变的需求提供新的可能。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3-03-27 11:25 阅读量:1789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投资广东赛昉科技
阿里/<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小米拿下智能音箱95%市场背后
近日,著名数据调研机构 IDC 公布了《IDC 中国智能音箱设备市场月度销量跟踪报告》,2020 年 1-4 月国内智能音箱销量为 1056 万台,其中疫情影响整体经济导致 2 月的销量受到较大冲击,但随后开始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  虽然智能音箱的整体销量受到新冠疫情的一定影响,但从市场份额上看,3 大头部厂商的市占率相较 2019 年都保持了上涨的趋势,阿里、百度、小米三大巨头的总份额已高达 95%以上。其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总销量为 371 万,市场份额为 35.2%;百度占比 30.9%,排名第二;小米占比 30.4%,名列第三。  目前在阿里、百度、小米三大智能音箱头部厂商的产品中,大多数都采用了联发科的 AIoT 方案,例如:天猫精灵 M1 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方糖智能音箱、天猫精灵 TG_X、天猫精灵 CC 带屏智能音箱 、小度智能屏 X2、小米小爱智能闹钟等等,这些设备均采用了联发科芯片。 联发科 MT8516 主打语音智能音箱市场,其搭载四核心 CPU,集成 Wi-Fi 和蓝牙,内置 PowerAQ 音频校正工具能提供更为优质的音质。在功耗方面,低功耗的芯片设计可大大延长终端设备的续航时间。除此以外,终端厂商还可以选择整合 AI 功能。联发科的 AIoT 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终端厂商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节奏。  联发科 MT8516 还整合了亚马逊双麦克风工具包,为厂商在内置 Alexa 语音助理时减少设计流程,加快新产品的上市进度,并推动终端产品体验的再度优化。在联发科先进的边缘 AI 技术加持之下,双麦克风工具包可以为合作伙伴带来更便携的开发体验。与云计算相比,边缘计算具备有多种优势,例如在终端侧处理任务更快速,相比传送至云端的处理方式,在终端处理数据更为安全,还可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  随着智能带屏音箱成为新趋势,联发科 MT8167S 也受到各大厂商的青睐,联发科在全球带屏音箱市场份额也稳居第一。与此同时,联发科还与天猫、小米、亚马逊、谷歌等多个智能设备大厂有着紧密合作,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品类越来越丰富的智能终端产品上市。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0-06-17 00:00 阅读量:1505 继续阅读>>
背靠<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也没用,激光雷达巨头 Velodyne黯然退出中国
  百度、福特等参与投资的全球激光雷达巨头 Velodyne,刚刚决定裁撤中国办事处 20 余人,不再直接在中国销售激光雷达。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Velodyne 中国在周末接到美国总部正式通知,Velodyne 首席执行官 David Hall(大卫·霍尔)最终决定将取消中国整个直销团队与部分技术团队,仅保留几名负责渠道与大客户售后的人员,产品销售恢复到刚进入中国时的“代理模式”。  一直以来,百度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都是依托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融合解决方案,此次百度为何突然变阵,抛弃激光雷达,发布了纯视觉解决方案?难道已经习惯了在自动驾驶路线上折腾的百度,这次又耐不住寂寞了?  对于这个问题,百度的官方解释是,研发纯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视觉方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之前这些问题由于被掩盖在融合解决方案之中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方面是产品自身在中国的价格竞争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已经几乎陷入停滞。” 一位了解内情的自动驾驶人士感叹。  在上周末腾讯北京总部空地上停放的测试车,仍然使用的是 Velodyne 老款 64 线激光雷达  众所周知,作为一项重要的传感器技术,通过发射激光来感应与描绘障碍物的激光雷达,其核心价值是“可靠且准确的测距能力”。  因此,它被圈内严谨的自动驾驶技术专家们视为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  而作为进入市场最早且龙头地位无可争议的激光雷达顶级供应商,Velodyne 在 2017 年以前几乎垄断了整个车载激光雷达市场。  其首席执行官 David Hall 虽然并不是激光雷达这一硬件的发明者,但其在激光雷达基础上创造的“三维点云”系统,能够利用单一且固定的视线来“发现”障碍物。  正是 Hall 的这一发明让 Velodyne 的产品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技术标准。  因此,如果是两三年前,你可以在任何大型自动驾驶会议中展出的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车顶上,看到印有 Velodyne 标识的大陀螺。  2016 年 8 月,百度自动驾驶车的车顶上顶着的正是他们同年刚投资的 Velodyne64 线产品  根据 2019 年 3 月 Velodyne 公开的一组数字显示,自 2007 年以来,Velodyne 旗下激光雷达的销量已经突破 3 万台,销售额达到 5 亿美元。  此外,2016 年 8 月,Velodyne 也获得了来自福特与百度(两家各出 7500 万美元)高达 1.5 亿美元的联合投资;  2018 年,为了合作研发量产能够进入汽车供应链体系的固态激光雷达,尼康也向 Velodyne 投资了 2500 万美元(约合 1.77 亿元人民币);  而在今年,也就是 2019 年 10 月 24 日,这家激光雷达独角兽又宣布获得了韩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现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高达 5000 万美元的投资。  激光雷达最大的优势就是用 3D 点云为自动驾驶汽车精确“描绘”出周边环境  然而,市场就是在这过去 2 年里发生了急剧变化。  一方面,大量激光雷达创业公司随着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热潮,前赴后继进入市场;  而另一方面,所有相关企业早在 2016 年就提出的“大幅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目标,如今并没有实现;  新老激光雷达公司 3 年前曾口口声声马上就能推出的车规级产品——固态 /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则一直难产,让“拥抱车厂”这条路始终徘徊在研发层面。  没错,如今大家还在靠结构并不稳定,而且“死贵”的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维持生计”。  换句话说,他们只能卖给有自动驾驶测试业务的公司。  这就让老牌激光雷达公司 Velodyne 很尴尬,因为虽然他们可以生产出质量最好、性能也不错的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但是他们忽略了中国本土企业的“产品反向拆解能力”与“微创新”能力。  今年 8 月,Velodyne 向加利福尼亚地方法院提起两份诉讼,起诉中国激光雷达创业公司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抄袭了自己的关键技术,并严重威胁到了公司业务。  但诉讼到现在来看似乎不了了之。  今年 10 月有人在硅谷自动驾驶明星公司 Zoox 的车上看到了禾赛的产品  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在产品性能愈加相近的前提下,所有公司都会选择价格更便宜的那个。  据一位 Velodyne 内部人士告诉记者,Velodyne 的 16 线产品线(激光雷达线数越高,扫描清晰度越高,识别精度越高。16 线也是大部分低端和高端自动驾驶车都会配置的线数,需求量最大,技术也最成熟),已经受到了速腾聚创的严重威胁,后者几乎是前者价格的 1/2。  而 Velodyne 高线数 64 线产品,则遭遇了禾赛 40 线产品的猛烈狙击,后者还把生意做到了硅谷。据一位硅谷行业人士向虎嗅反映,旧金山街上在路测的很多车都顶着禾赛的激光雷达。这意味着,做高级别自动驾驶车(L3 级以上自动驾驶车)的客户也被抢走了一部分。  最后,象征着“把机械激光雷达做到了技术极致”的 128 线产品,零售价格高达 70 万。虽然这个产品线让 Velodyne 在市场中鲜有敌手,但“曲高和寡”,用的人也极少,能够给 Velodyne 贡献的销售额也不多。  Velodyne128 线产品  作为 Velodyne 的最大投资方之一,百度从今年也开始把自己车上的 64 线激光雷达都替换成了禾赛的 40 线激光雷达。  而在今年的百度开发者大会上,有百度工程师向虎嗅吐槽,说现在激光雷达同线数清晰度效果趋向一致的情况下,国内厂商除了更便宜,技术支持也更及时。  此外,以运营 L4 级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为商业目标的中国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文远之行,也已经把车上的 Velodyne 激光雷达替换成了禾赛的产品。  “你看百度都不用 Velodyne 的产品了,就知道他们在国内是什么情况了,” 一位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从业者认为,激光雷达市场老大在中国市场“混不下去”,根本原因是因为整个自动驾驶发展环境进入了萧条期,  “虽然不能说跟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没有半点关系,但是你会发现这些新兴零部件的发展都是基于自动驾驶‘潮汐’的涨落而定的。  自动驾驶赛道前途未卜,激光雷达技术瓶颈也迟迟突破不了(固态产品一直不行),目前来看,这个市场其实小到只能容下几个公司。”  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  我此前已经不止一次谈到“自动驾驶凛冬已至”的话题了。Velodyne 的举动只不过是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具体表现。  有 Velodyne 内部人士透露,如果说此前激光雷达公司看的是自动驾驶增量市场,那么目前对于所有该市场的玩家来说,大家都只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重点维护存量市场。  “几乎没有新公司进入自动驾驶赛道,我们的产品没有什么新公司可以卖。  只能说有自动驾驶团队要扩建测试车队,有新需求。除了这种要求,我们新增的订单很少。”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认为 L4 级以上自动驾驶乘用车短时间内落地的希望非常渺茫,除了推迟或取消落地计划,也开始将目标向“优化整车的 ADAS 功能”方向偏移,这显然会影响整个车载激光雷达市场。  没错,大家只能去抱车企的大腿。  然而,车企在“自身难保”的情形下,能够拿出钱来跟激光雷达公司做联合研发的诉求就更加稀少了。  而那些“2021、2022 年配有车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会落地”的 flag,除了被证明只是 flag,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一些激光雷达公司撑到那个时候。  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Velodyne 中国与国内外车企的研发项目,以及大客户的批量采购项目都是保留的。譬如联合研发混合固态的车规产品,但这些更多是 3~5 年的长远计划。  “这些项目都是跟总部的研发团队直接沟通,进行深度联合研发,跟本土团队没太大关系。我们这边没有实验室和研发团队。”  而此前一位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工程师曾向虎嗅证实了这一说法,他们正在测试 Velodyne 的 Mems 混合固态产品 Velarry 系列,效果还不错。  “对于这种或许真能过车规的量产产品,他们现在学聪明了,肯定不会公开任何产品细节的。”  如今,无论是量产整车,还是激光雷达,都还没有一个成熟且获得市场成功的产品出现。而后者在成本以及形态上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前者问世的时间。  这无疑更加凸显了各家公司捍卫技术知识产权的关键性。  “其实目前就从车厂反馈的情况来看,除了 Velodyne 和法雷奥,国外那些声称能生产固态激光雷达的明星公司,譬如 innoviz 和 luminar,其实都没什么进展。” 一位车厂工程师吐槽。  在很大程度上,为了适应目前自动驾驶发展滞缓的节奏,Velodyne 在主攻车厂的同时,有选择性地放弃了中国那些对机械式产品需求量不大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队订单,恢复了几年前刚进中国时的“代理”模式。  “中国的市场不好啃,竞争也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外企纷纷退出中国的另一个原因。”  百度在 2019 年开发者大会上展出的车,已经用了禾赛的产品  不仅仅是 Velodyne 遭遇了自动驾驶凛冬的打击,其投资方百度自动驾驶事业群在近期一些架构上的调整,也暗示了整个市场的奇妙走向。  此前有媒体报道,百度正在对智能驾驶事业群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推动合并 L3 智能汽车事业部与 L4 自动驾驶事业部。  但事实上,早在 2016 年 12 月百度内部就爆出将拆分无人车业务。而当时我们就发文猜测,L3 事业部必将与 L4 事业部“合体”。  虽然多年来,自动驾驶行业美名曰“L3 是渐进式,L4 是跨越式”,但是现在来看,根本没有“跨越式”路径。而且两个事业部的技术部门本来做的就几乎是同样的事情。  有一位熟悉架构调整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2018 年陆奇离职时就“留了一个尾巴”,当时他有希望推动百度统一在各地的自动驾驶研发业务。  “资源不能共享,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实在是浪费。北京一堆做视觉的,深圳一堆做视觉的,美国也有一堆做视觉的。当时我在的时候,各地也几乎都是互不搭理,也不通气儿。”  但最终,无人车业务拆分以及 L3 与 L4 合并重组,一直到 2019 年 11 月才算完成。  而消除资源浪费,必然伴随着“砍掉一部分重复的东西”——裁员。  一位硅谷地区的自动驾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百度美国办事处(美研)原来 100 多人,但现在只剩 1/3 左右了。  “虽然说的是‘自愿离开’,但其实就是公司找你谈,然后让你签‘自愿走’。”他认为百度美研的实力很强,所以觉得很可惜。  另外,他表示今年百度在 CES 的展位也撤销了,有点“一切低调从简”的感觉。  “其实这也跟自动驾驶目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有关,但为了节省开支,这样做也是无奈。”  如今种种现实表明,对于发酵期过于漫长的“自动驾驶”来说,决定命运的,反而已经不是技术了。  “整个市场急剧降温,留下的都是有钱+深谋远虑的公司。”一位刚刚黯然离开 Velodyne 的员工表示。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12-11 00:00 阅读量:1760 继续阅读>>
知乎,拿到快手与<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的投资,666
  知乎近期最让人关注的消息,就是拿到快手与百度的投资。更确切地说,主要是因为快手。  本轮融资4.34亿美元,知乎强调这是近两年来中文互联网文化和娱乐领域规模最大的融资之一,而且也是大环境中金融形势较为严峻背景下的融资。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全员信中指出,融资“难能可贵”。  能拿到钱,说明了知乎的价值。虽然用户大规模扩张后的知乎,内容质量上多有争议。但相对而言,它还是一个聚集有大量优质内容的平台。在外界一般印象中,知乎仍旧有“精英”色彩。而另一方面,外界对快手的印象往往停留在 “土”甚至“Low”等关键词上。知乎大V遇上快手老铁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引人遐想。  翻开微博,有比较热门的评论总结快手领投知乎:“以后就是:谢邀,刚下飞机,人在美国,年入百万,铁子们,双击走起来!”  类似调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外界这两个平台的印象。但知乎不是曾经的知乎,快手更不是曾经的快手。两者到一起,实际也并不奇怪。  知乎走向普通人  成立于2010年的知乎,到2013年3月才面向公众开放注册。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注册用户由40万迅速攀升至400万。在发展初期,这一平台聚集众多精英,优质内容密度很高。用户听雨人曾在回答中总结知乎精英的层次,以2013年初为界,知乎前期受关注度分层大致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有极佳事功或者名气,如马化腾、李开复、张小龙、徐小平、王小川等;第二层包括马伯庸、张家玮等在自己业界小有名气的用户,葛巾、采铜等知乎自己发掘的明星用户,以及周源、张亮等知乎内部人员;第三层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某个分野持续输出高票回答的用户,另一种是有非常好的讲述技巧,有一到两个擅长领域,有时也喜欢跨界回答的用户;再之后,是一些年轻用户。  在听雨人看来,到2015年,第三层用户留在知乎的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这种判断未必精确,不过从趋势上,知乎用户整体层次下滑,是普遍认可的趋势。随着用户激增,平台氛围变化等因素,知乎遭遇几次大V出走风波。精英群体的密度被稀释,优质内容的密度也被稀释。这一内容平台城池扩张,普通用户走入城中。2019年1月,知乎用户数突破2.2亿。  对一些知乎重度用户来说,这种变化令其遗憾,“知乎越来越水”的批评,几乎从未间断。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那些后来陆续进入到知乎,并不那么“精英”的普通网民来说,体验到的好与不好,却不是一句“内容越来越水”就可以概括。  在小而美的知识分享平台与普惠的知识平台之间,知乎的选择是后者。回溯起来,早在2010年知乎尚未正式上线时,周源曾发过一封全体信,当中记录了他们最初的想法:知乎提供了一个产生,分享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来分享知识,将每个人的知识都聚集起来,并为人人所用。  由此可见,2013年年初知乎开放公开注册,本就是它的必经之路。更进一步看,今天知乎与快手结缘,也并非意外。即便不是融资事件,知乎也会向快手老铁们走去,拉近距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化一直是缠绕在知乎发展道路上的问题。去年12月,“寒冬”之中,知乎也传出裁员消息。从300到500再到700,数字一路上升。知乎方面回应称,700 人为极端夸大的不实事实;每年年底,都会进行绩效考核并予以相应的人员调整和结构优化。不过在新浪财经相关报道中,有被裁离职的技术员工表示,“裁员上百人肯定是有的,一个业务线可能就会裁员几十人”。  在此次融资发布的全员信中,周源强调了此轮融资的“难能可贵”,同时也向员工再次强调,“知乎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以及我们所肩负的期许,丝毫不容许任何懈怠。承诺结果、保持高效、敢打硬仗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准则。快则生,慢则死,说到必须做到。”  虽然知乎方面表示,盐选会员与广告业务已经成为商业发展的双引擎,不过这两个引擎提供的动力,目前还不足以免除其焦虑。在去年底裁员风波后,知乎内测短视频应用“即影”的消息传来,而周源是即影的活跃用户。即影首页  短视频风口之中,众多平台企图进场分羹,不过目前看,知乎并不能推出一个可以像它自身一样快速成长的短视频应用。此次与快手结缘,则有可能完成它向短视频方向的曲线进军。  快手跨入五环内  对快手来说,拓展类似知乎这样平台上的用户群体,也是必然。  热衷购物尤其数码产品的用户,大概对“什么值得买“不会陌生。值得买上的活跃用户喜欢讨论,而讨论的话题涉及商品,也涉及平台,比如对不同电商平台的印象如何。早先拼多多饱受争议,而现在,很多值得买户已表示“真香”。比如618期间,一些用户受低价吸引,从拼多多购买苹果产品,发现并没遇到担忧的产品问题。  拼多多骤然兴起,受到了三四线小城市与农村地区用户的认可,但“五环内”用户并不感兴趣,认为其中商品不可靠,与自己天然隔绝。然而从拼多多自身来看,显然也想拿下五环内用户的订单。对苹果产品做补贴,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外界对它的印象。  对事物的刻板印象容易形成,但当真正去了解,可能会发现与想象中并不一样。对快手来说也是如此。早先,《残酷底层物语》一篇爆款文章四处刷屏,把快手带入主流媒体视线。当时引起的讨论之一,是“谁是主流”。  惊讶于快手老铁的存在,进行热烈讨论的一方是主流吗?还是说规模更大,被讨论的一方是主流?答案不言而喻。不过当时文章对快手的描述,恐怕失于偏颇。  文章作者称,只需扒拉扒拉快手这个App,就能了解中国乡村的精神面貌。他列举了一些快手用户的自虐表演,“狂嚼大猪头、一口气吃光半米长猪大肠、生吃一管芥末都是快手中自虐吃货的基本标配。更狠的人表演生吃死猪、生吃蛇、生吃蛆……”  对这样的内容,有人喜欢猎奇,有人则感到心理乃至生理上的不适。由此为起点,一些人对快手避而远之,至今认为它“土”、“Low”。但,文章所述能否代表快手普遍状况?能否代表中国乡村“精神面貌”?显然不是。快手截图  快手创始人宿华曾表示,快手的用户分布是自然形成的结果,真实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而对于应用的定位,快手方面明确表示,其创立的初心,是为普通人构建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当一部分声音声讨快手内容突破底线时,也有人看到了其中的趣味与可贵之处。  《财经天下》曾在相关文章提到新媒体研究者、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魏武挥的看法。据他观察,快手上确实有人通过吃恶心的食物或自残以获取关注,但绝不是主流。而对快手平台,他的评价是“特别草根”、“挺好玩的”。  快手的slogan是“记录世界,记录你”。如果向这一目标前进,其内容就不会有特定的发展方向,其用户也不会刻意固守三四线或乡村市场。实际根据快手发布的内容报告,在2018年,其一二线城市用户超过4000万,占比进一步提升。北京、沈阳、深圳居城市获赞数前列,分别获赞27亿、22亿、18亿。  内容平台“出圈”  “出圈”多见于追星的粉丝圈子,也就是饭圈。据“泛见志”解释,出圈意味某个明星、某个事件的走红的热度不仅在自己固定粉丝圈中传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晓。  出圈之后,便可能有更多机遇。对互联网内容平台来说,也是如此。  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200万。在用户时长上,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用户时长增速从22.6%降至11.8%,到了2019年6月,增速已经滑到6%。人均单日时长358.2分钟,可能即将触顶。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就显得愈发迫切。突破固有圈层,也就自然成为内容平台发展的一个选项。  周源在融资后的全员信中提到,内容赛道的竞争愈发激烈,技术迭代、媒介升级、用户出圈、创作生态……接连不断的变量出现,驱动了产业格局变化,对公司、从业者和消费者都产生深远影响。他进一步提到“开放”,称“保持开放”是知乎的价值观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强调知乎员工应该以更开放甚至饥渴的心态看待外部世界,创造共赢合作,拓展生态边界。  在早先阶段,知乎上大量内容与编程、科技相关。而现在,官方自称聚集了科技、商业、影视、时尚、文化等领域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已成为综合性、全品类的社区平台。通过观察知乎热榜,可以看到,很多社会、娱乐话题出现在榜单之上。  内容平台在想办法让自身生态愈加多元多样。回头看,快手也是如此。  官方数据显示,在2018年,快手内容中生活类内容占比最高,为24%。美女、美食相关内容分别占比14%、11%。职业技能、技艺、表演相关内容占比8%、8%、6%。“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这一王小波非常喜欢的观点,换到互联网内容平台上,也可以成立。实际在快手、知乎之外,B站也是一个例子。虽然“二次元”被认为是这一文化社区最鲜明的标签,但官方往往也会强调平台内容的多样性,比如纪录片和Vlog,也受到很多用户欢迎。  不带标签,才好出圈。除了融资时发布的全员信,周源随后在知乎相关问题下再次表述了自己想法:“新陈代谢是科技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法则,竞争是其中的催化变量。当下看竞争,如果找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我想应该就是开放”。竞争激烈,需要保持开放,彼此赋能。差异鲜明的平台结盟,或许能产生更大的效用。  毕竟,对于知乎大V和快手老铁以及你我而言,都需要看到更大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9-08-20 00:00 阅读量:1556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VS华为,谁的云计算之路更宽广?
随着云计算在全球市场的兴起,业内外对此寄予了厚望。截至2018年末,全球云计算年产值已经超过800亿美元大关。为此,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一线巨头无不将此视为重要战略,并由此形成了明显的马太效应——TOP5巨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中小云计算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反观国内, 也似乎呈现出同样的趋势。据IDC前不久公布的今年一季度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腾讯云、 中国电信、亚马逊、金山云五家企业合计占有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已高达75.4%。 或许正是这种趋势,让并列第五名的百度云、华为云尤为强调自己的增速。报告一经发出,随后就有媒体报道频出,都说百度云、华为云这两家厂商的增速居于TOP5第一名,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这两家发力相对较晚的企业,是不分伯仲的角逐,还是力量悬殊较量的巧合?到底谁更真正具备做云的潜力,谁能跑得更远?  互联网基因的企业更适合做云据市调机构Canalys公布的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排名显示,前五名分别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和IBM云,云计算前四强均为互联网企业,仅有IBM一家企业为硬件企业。 有趣的是,在IDC发布的2018年全球云计算十大厂商排名中,除了中国电信、富士通和Rackspace之外,也基本上都是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必然?我们不妨从几家云公司来看: 阿里巴巴发展云计算也与它自身业务对云计算有巨大需求有关。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存在购物旺季,特别是双十一这样的数据流量洪峰,迫使它建立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这点其实与亚马逊类似,亚马逊AWS是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平台,它也基于自身电商业务的需求建立强大的计算能力,然后对外输出,最终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企业,从这个方面来看阿里云的发展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亚马逊的启发。 阿里云能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前瞻布局有很大关系,早在2008年当国内尚未了解“云计算”为何物的时候,马云就开始强调要做云计算了,当时阿里内部对于云计算存在较大争议,认为这个业务投入大,收益见效慢,同时早期阿里云存在诸多问题,但马云坚决发展云计算,因此阿里云早早就在该行业占据了先发优势。 腾讯云的发展与阿里云有类似之处,它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企业,拥有巨量的用户数,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QQ月活用户数高达8.23亿,微信月活用户数更有11.12亿之巨,同时它也是中国最大的游戏企业,巨量的数据需求让它早早就建立强大计算能力。 事实上,具备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做云并不奇怪,也不是偶然。因为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数据的井喷,无论是业务上云需求,还是未来通过云业务布局更大的领域,他们都是对云最有嗅觉的群体。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百度云比华为更具备基因上的优势。 告别基因论,百度云、华为云谁能跑的更远?百度曾与阿里巴巴和腾讯并列为中国三大互联网企业,但是如今百度已远远落后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在云计算行业它更是远远落后于另外两强。百度云远远落后于阿里云和腾讯云,与它的创始人李彦宏缺乏战略眼光有关。2010年深圳IT峰会,百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彦宏在接手采访的时候认为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仍然没有认识到云计算是信息时代的革命性产物,而这一年曾对云计算抱有疑虑的腾讯云却开始对外提供云服务。 其实百度自身也曾有人早早预见到了云计算是信息时代的革命,曾担任百度总架构师的刘栓林早在2001年就建议针对企业发展云计算,然而这与百度当时主要面向C端用户的发展模式相冲突,同时投资回报周期长,刘栓林的建议没有获得支持。2012年最早向百度提议发展云计算的刘栓林离职转而加入阿里巴巴担任技术副总裁,而百度云直到2015年才正式建立。 然而百度在百度云成立后并未全力投入,毕竟搜索业务才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业绩的重视让它过度重视眼前的利益,随着今日头条的兴起,它迅速转身投入信息流业务,这再次体现出它的C端思维,与云计算更偏向于B端形成冲突,导致它在云计算市场一直无法迅速崛起。 华为云其实布局并不算晚,华为公司早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云计算,但是直至2017年才成立华为云业务部门,这与它的硬件思维有关。华为以做通信设备业务起家,后来又发展起了服务器业务,如今它已是全球前五大服务器供应商,硬件业务占其整体收入的比例近九成。 然而云计算的发展却是为了降低硬件成本,这显然与华为的基础业务相冲突,从全球市场来看发展云计算业务的硬件厂商仅剩下IBM这一家,其他均为软件企业,其实即使是IBM也不能说是完全的硬件厂商,IBM早就向服务转型了,由此可见云计算与硬件厂商的经营理念存在着根本冲突,这就注定了华为发展云计算业务与自身原有硬件业务之间将存在长久的冲突,影响它在云计算市场的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知,百度云应该会更有前景一些,不过这家企业也存在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它向来缺乏足够的前瞻性眼光,同时缺乏耐心,当前云计算业务尚未为它带来收益,而它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由赢转亏,在业绩压力之下它是否继续支持云计算的发展存有疑问,要知道此前的外卖、电商等业务均是中途退出,凸显出这家企业存在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的问题。 华为云目前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正如上述,就全球的云计算市场可以看到,做到行业前列的均是互联网企业,即使是被认为硬件企业的IBM也早已向服务转型,相对来说基因更偏向硬件的华为云的未来可能会更让人担忧一些。当前华为的营收当中有近九成来自硬件业务,当初云计算的兴起正是为了节省硬件投资而兴起,未来华为内部很可能出现争论影响华为云的发展。 总结来说,百度云和华为云各自存在自身的问题,这影响着它们的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很难说哪一家会跑的更远,如果非要给一个结论的话,笔者认为百度云的未来发展或许会比华为云好一些吧。
发布时间:2019-08-19 00:00 阅读量:1496 继续阅读>>
Tier IV自动驾驶技术平台融资1.3亿美元,与<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展开竞争
总部位于日本的无人驾驶汽车软件维护和供应商Tier IV上周宣布,由日本Sompo Nipponkoa Insurance牵头、雅马哈汽车(Yamaha Motor)、KDDI、JAFCO和Aisan Technology参与的一轮融资将结束。在总计2800万美元的种子融资后,该公司的总融资达到近1.3亿美元,创始人加藤新培(Shinpei Kato)表示,这将推动Tier IV自动驾驶技术平台的全球商业化和扩张。 “Tier IV是用自动驾驶技术体现颠覆性创新和创新性变革。我们已经开发出一个坚实的软件平台,并成功地将其与真实的车辆集成在一起。”Kato说,“是时候向真正的服务迈进了,包括功能性安全和风险管理。” Tier IV于2015年12月从京东大学分拆成立,是Autoware开发的先行者。该公司将Autoware描述为一个“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开源、BSD授权的自动驾驶汽车解决方案。 该平台支持三维定位和地图绘制、三维路径规划、目标和交通信号检测、车道识别,以及传感器校准和软件仿真等任务。 Tier IV通过销售远程控制器和日志记录设备等支持设备,以及预装了Autoware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为这项开发提供部分资金。 此外,它还提供订阅访问其数据集、标签工具和深度学习培训服务,每年收费1000美元。 Tier IV是通过“任何个人或组织”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智能汽车的“民主化”。 为此,该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公司Apex.AI和Linaro 96Boards于去年12月成立了非营利性的Autoware基金会,旨在将Autoware应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中。 基金会有30家公司成员, Tier IV声称,到目前为止,Autoware已经被全球200多个组织采用,包括Udacity(纳米学位项目)、美国交通部联邦公路管理局(CARMA平台)、汽车制造商和许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根据Tier IV的说法,自动驾驶汽车的实地测试已经在日本和海外60多个地区“无事故”地进行。该公司声称,早在2017年12月,在其平台上运行的车辆就达到了四级自动驾驶(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安全运行,不受监督)。 Tier IV在一定程度上与百度竞争,百度在Apollo中提供了自己的开源无人驾驶软件栈。
发布时间:2019-07-09 00:00 阅读量:1809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飞桨与华为麒麟芯片合作,聚焦深度算法
7月3日,百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会上百度CTO王海峰与华为消费者BG软件总裁王成录宣布,百度飞桨与华为麒麟达成深度合作。据了解,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打通深度学习框架与芯片,为用户打造最强算力和最流畅的AI应用体验。百度飞桨是百度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深度学习平台。华为麒麟则是华为自研、全球领先的端测AI芯片平台。据悉,两者的合作将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首先,双方将在HiAI Foundation底层全面对接,最大限度释放芯片硬件能力,为端侧AI提供最强劲的算力;其次,双方将共同优化经典模型,让搭载麒麟芯片的设备运行得更加流畅;再次,通过深度学习框架的性能和功能诉求,驱使芯片不断提升算力,驱使下一代芯片的快速演进。据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百度就已经设立了球首个深度学习研究院。2016年,百度把人工智能上升到发展战略,同年,百度PaddlePaddle (中文名为:飞桨)正式开源,成为中国首个开源开放、功能完备的端到端深度学习平台。而华为最早在2004年开始涉足一些网络和视频应用的行业芯片。在2009年,华为开始涉足手机芯片领域,推出国内首款智能手机处理器K3。2012年,华为研发的K3V2处理器应用在其首款四核手机D1上,K3V2一举跻身顶级智能手机处理器行列。在今年5月华为的“备胎”转正公告之后,华为麒麟芯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该芯片已经成为华为手机的强大后盾。除了百度飞桨与华为麒麟芯片的合作之外,百度大脑正式升级为5.0也值得关注。据了解,新的百度大脑5.0在算法突破、计算架构升级的基础上,实现了AI算法、计算架构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7-04 00:00 阅读量:1738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Apollo披露纯视觉L4无人车方案:10摄像头 对标Mobileye
巨头新动作来了,行业风向可能要变。百度Apollo,中国自动驾驶的最大玩家,刚刚在AI视觉顶会CVPR上,披露了一套纯视觉城市道路闭环解决方案—百度Apollo Lite.百度将此方案与英特尔旗下Mobileye相类比,认为在前期技术积淀和半年路测迭代后,Apollo Lite的性能表现与Mobileye在同一维度。按照业内对Mobileye纯视觉高级辅助驾驶的王者地位评价,百度言外之意,再明确不过。Apollo Lite此次亮相CVPR 2019,由百度Apollo技术委员会主席王亮进行新进展披露。Apollo Lite,一套城市道路L4级视觉感知解决方案,能够支持对10路摄像头、200帧/秒数据量的并行处理,单视觉链路最高丢帧率能够控制在5‰以下,实现全方位360°实时环境感知,前向障碍物的稳定检测视距达到240米。王亮还说,经过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半年的路测迭代,依靠这套10相机的感知系统,百度无人车已经可以在城市道路上实现不依赖高线数旋转式激光雷达的端到端闭环自动驾驶。2019年上半年,Apollo Lite已经在北京稻香湖等多地多路段落地测试。在路测过程中,测试车辆数目、累计测试里程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闭环自动驾驶表现优异。Apollo方面“优异”的对标参照是Mobileye,全球最大的ADAS(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供应商,2016年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入麾下,并整合成为英特尔自动驾驶部门。Mobileye此前最知名的方案是特斯拉,后来特斯拉自研AutoPilot,依然沿袭了纯视觉方案。Mobileye最新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除了自研芯片EyeQ4处理器外,主要依靠12路摄像头。Apollo首次纯视觉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百度Apollo在L4自动驾驶领域的首次纯视觉方案披露。百度Apollo方面也谈到了原因:相比旋转式激光雷达感知方案,视觉感知方案价格低且便于获得。这套低成本近车规级环视感知方案也能够降级支持ADAS辅助驾驶应用,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将ADAS产品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企业、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低价、优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不过,百度Apollo也强调了纯视觉方案的挑战所在:摄像头是相对成熟的传感器,除具备轻巧低成本和符合车规的优势外,高分辨率高帧率(成像频率)的成像技术发展趋势意味着图像内蕴含的环境信息更丰富,同时视频数据也和人眼感知的真实世界最为相似,但和三维点云数据相比,二维图像中的信息更难挖掘,需要设计更强大的算法、大量数据的积累和更长期的研发投入。百度Apollo技术委员会主席说,现今很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设计较为复杂,技术人员往往从快速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设计算法,这个过程中难免避重就轻的利用异构数据各自的优势进行缺陷互补从而绕过困难的问题。基于这种思路设计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虽然能够在短期规避单传感器方案难以解决的问题。长远看,数据和策略间深度耦合的设计不利于为环境感知系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冗余(true redundancy)。传感器融合意味着多套能够独立支撑全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强强联手,独立工作相互校验,最大概率的保证感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备性。王亮强调,百度下决心投入资源研发纯视觉感知解决方案并不意味着放弃现有基于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而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无人驾驶系统true redundancy的必要性,决定通过压强环视视觉技术来夯实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框架。在传统激光雷达为主,视觉为辅的传统融合策略中,视觉感知自身的问题和缺陷在雷达感知的掩盖下暴露不够充分。所以现在通过Apollo Lite打磨迭代的纯视觉技术,正在持续反哺百度坚持的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提升无人驾驶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百度Apollo方面也表态:始终坚持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在L4级自动驾驶传感器选型上,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不是排它的的也不是单纯的从属和互补关系。从安全性考虑,二者具备相同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缺一不可。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6-25 00:00 阅读量:1464 继续阅读>>
找<span style='color:red'>百度</span>,华为,阿里寻求接盘,罗永浩力挽锤子科技负债危局
据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罗永浩已先后接触过百度、华为、阿里等方面,寻求接盘,但与前两者均未谈妥,与阿里方面也就价格方面陷入僵局。此前,业内曾有传言称360手机与锤子科技正在洽谈合并事宜,但此事后来被周鸿祎否认。第一财经据此向以上几方求证,截至发稿,百度与阿里方面均未回应。靠拢阿里对于收购锤子科技的传闻,华为方面向第一财经证实此事,华为消费者BG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罗永浩之前有所接触,但并无具体收购计划。而一位接近阿里方面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阿里方面也曾经与锤子科技接触,但具体收购方案仍在商榷之中。“老罗提出锤子科技公司不要了,人全部拿出来,但后来经过阿里对锤子科技公司的评估,后者负债情况并不乐观。”另一位曾在阿里工作过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阿里过去曾经考虑进一步和锤子合作,但是现在谈收购可能性也不大。两年前,阿里YunOS曾经和锤子“走得很近”,当时的消息是锤子的手机将会搭载YunOS定制的Smartisan OS系统。而从2015年12月10日,罗永浩现身阿里YunOS发布会;2016年4月6日,罗永浩与马云一起参加杭州梦想小镇活动;2016年5月,参加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工商局网站信息显示,锤子科技发生股权出质,出质人为罗永浩,质权人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质股权数额为205.38176万股。此外,锤子的企业类型也已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那时候阿里也考虑过收购的事情,但现在来看不太可能,一方面阿里YunOS已经发生调整,这个部门已经被取消;其次,阿里的资源如果对一家硬件厂商倾斜,那么如何协调与其他合作厂商的关系是个问题;第三,对于阿里来说,锤子最大的价值在于老罗本人,如果老罗走了,锤子的价值会大大降低。”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锤科在手机行业最鼎盛的时期刚刚摸索清楚如何做手机、做硬件,而当2017年起,整个行业进入下行空间后,锤子个体肯定无力回天。其次,锤科作为资本推动型企业,在行业寒冬之时,必然更加被动。资金链危机此前,锤子科技持续性陷入负面新闻。自11月初起,锤科内部即启动裁员,范围涉及研发、供应链、市场等部分,锤科前工作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确认称,大部分被裁员工拿到N+1补偿。11月20日,酷派旗下子公司,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向深圳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欠钱不还”,后者向酷派采购手机零部件,涉及金额约1000多万,但货物交付后,货款还有一半没有给,金额涉及四五百万。12月10日,锤子科技官网在售手机均显示“到货通知”——即产品现处于缺货状态,无法下单购买。对此,客服人员称,系备用货卖完,公司正常运营。但据接近锤子科技方面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锤子手机因为自身出货量少,在供应商环节本就拿不到优惠价格,这次是真的资金难、拖欠账期长,出不了货了。12月11日,锤科子公司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出现重大人事变更——高管徐寒、唐岩、吴泳铭等九人被从董事席位中移除,法定代表人从罗永浩变更为温洪喜。锤子科技走到今天,系多方面原因造成,孙燕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锤子科技后期投入巨大精力的激光电视、TNT工作站,均未能带来实际收入,反而造成布局过大、研发投入过重、投入产出比失衡等问题,目前锤子各条业务线均处于失血状态。锤子的出路,一方面是寻求愿意接盘的资方,另一条便是壮士断腕砍掉流血业务,回笼资金。对于罗永浩来说,锤子科技目前境况“危如累卵”,在负债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罗永浩很有可能因资金链问题被划分为“失信人”,被冻结个人资产。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8-12-18 00:00 阅读量:1737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2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型号 品牌 抢购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