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为<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行业量身定制的工业CT三维数据分析软件ZEISS INSPECT X-Ray
  动力电池CT数据所包含的缺陷多种多样,目前由于技术原因,缺陷的分析大量依赖人工识别,往往耗时耗力且容易出错。如何高效、准确地识别这些缺陷,并且做到不重不漏是业界公认的难点。  新能源汽车(NEV)的全球市场规模正呈现指数型增长: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数量将增长8倍甚至更多,电动汽车总销量将在2025年超过2000万辆,在2030年超过4000万辆,分别占汽车总销量的20%和30%。由于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急剧增加,动力电池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动力电池生产商需要在保证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电池产能,以满足来自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供货需求。  在动力电池的生产中主要使用的电芯成型工艺有叠片和卷绕两种,动力电池同时具有圆柱、方壳、软包等多种电芯类型,不同类型电芯的具体生产过程又有所差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或安全性问题,带来如金属颗粒、杂质、极片破损、活性物质脱落等大量缺陷,严重影响动力电池产品质量。业内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商使用蔡司提供的ZEISS INSPECT X-Ray软件,对经由蔡司工业CT发现的大量缺陷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与计算。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于近期正式发布了专业三维数据分析软件ZEISS INSPECT X-Ray , 可用于对工业CT发现的动力电池电极缺陷、错位、悬垂、外壳孔隙和颗粒污染进行从采集到定量分析的全 QA 步骤,让微观参数在生产中完成闭环。  动力电池经蔡司工业CT扫描后,即自动生成完整包含动力电池内外部信息的三维数据也就是三维数字孪生。ZEISS INSPECT X-Ray软件可以在三维数据上的任何位置生成二维数字截面图像,客户可手动自由旋转截面上的图像并调节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通过这种方式,客户可以轻松观察最细微的细节和材料差异,迅速发现电池极片阳极突出部分的对齐度异常区域、电池电芯内部的异物夹杂物或有缺陷的极耳焊接点等缺陷。此外ZEISS INSPECT X-Ray软件也支持对批量扫描的多件样品进行自动分割、对由多种材料及部件组成的样品进行区分和着色等功能。  与此同时,工业CT在动力电池检测中的大规模应用对三维数据分析软件在检测效率和检测多样性的要求也在提高。面对工业CT高频次线边抽检产生的海量数据,市场要求软件在进行诸如计算电极极片对齐度以及识别电池内部异物颗粒等大批量高频次检测任务的时候需要有足够快的检测速度、多维度的检测能力以及全自动的工作流程。针对这一需求,蔡司创造性地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三维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应用经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训练出的模型识别,ZEISS INSPECT X-Ray软件可以自动计算电池每组正负极极片的对齐度,使用色差图的形式展示计算结果,标识对齐度异常极片的位置和数值,自动对比预置的对齐度上下限阈值,判定产品OK/NG状态,并自动生成检测图文报告并上传至MES制造执行系统。  对于有特殊缺陷自动识别需求的客户,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支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基于三维数据分析软件ZEISS INSPECT X-Ray的特殊缺陷自动识别方案。蔡司拥有正规的定制业务流程、全球化的软件开发力量、本地化的产品应用团队以及丰富的定制项目经验,帮助有需求的客户定制高效可靠的特殊缺陷自动识别方案。  需求确认  确定的具体的缺陷识别要求,包括缺陷类型、公差等  制作需求说明文档  收集的必需数据  可行性研究  在检测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加检测计划  定制夹具旨在支持可行性研究  对数据进行测试以明确ADR自动识别模型的能力、重复性和准确性  根据客户的需求提案和所需工作量的估算为项目报价  定制夹具  设计完成并经过测试  批量生产夹具  检测设置  使用治具装载尽可能多的样品并进行扫描  收集必须的CAD、图纸和缺陷清单  设置所有检测/尺寸要求并测试软件  部署和调优  部署软件测试环境进行GRR研究,并评估算法性能  重复算法调优流程,直到产生最佳识别结果  现场验收测试  客户查看所有缺陷识别结果  客户认可软件性能并开始使用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4-02-26 15:25 阅读量:2413 继续阅读>>
总投资65亿元,温州比亚迪新能源<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项目开工
欧姆龙汽车<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顶盖激光焊接的应用
    汽车动力电池,电芯段的组装工程,工艺流程分为:    1.热压  2.极耳焊接  3.转接片焊接  4.包膜  5.入壳  6.顶盖焊    其中,顶盖焊是最后一道工序,它通过激光焊接工艺,将顶盖与壳体密封焊接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课题    01)传统PLC轨迹控制精度有限,焊接品质难以达到要求    02)焊接速度变化时,对于激光器触发难以实现跟随控制    03)传统PLC难以实现多轴同步控制    解决方案    1. 轨迹控制技术的灵活运用    通过欧姆龙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CK系列,本身就可以完成大量G-code的执行工作,完成复杂的轨迹控制,并通过前瞻功能等优化轨迹,结合客户工艺需求完成激光焊接。    2. 高速位置比较输出控制    通过采集实时的编码器反馈进行位置比较,与激光器同步输出信号进行相位同步,在运动轨迹的所有阶段以恒定的空间(而非时间)间隔触发发射激光,解决了激光在加速、减速和转角段打出不均匀。    3. 多轴同步控制    通过欧姆龙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CK系列,可实现机器人的高水平轨迹计算。运用最佳的速度控制和抑振控制算法,能以极高的精度进行机器人手部的位置控制。    控制系统    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CK系列    AC伺服系统 1S系列    实现价值    稳定焊接速度:300mm/s    整机效率:18ppm    【经营层】    ■  “提质、降本、增效”成为电池制造业的旋律,通过运动控制技术的迭代升级,实现更高效,更高品质的生产,且降低单个电池的制造成本、把握行业先机。    【管理层】    ■ 欧姆龙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兼容第三方产品,使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例如选择更为经济的电机与驱动器后,可提高设备价格优势。    ■ 运动机构的定位以及检查的速度、精度提升,完全建立在控制系统与程序的优化,无需更改机械结构和运动时间,导入时间更快且成本更低。    【工程师层】    ■ 设备速度与精度都得到显著提升,焊接速度从原本150mm/s,提升至300mm/s,且整机效率高达12ppm。    ■ 欧姆龙可编程多轴运动控制器CK系列,本身就可以完成复杂的轨迹控制以及机器人的高水平轨迹计算等,调试简单,导入更快速。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2-07-05 10:50 阅读量:3178 继续阅读>>
前四月全球<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装机量翻番 宁德时代占据1/3市场份额
随着全球转向环保汽车的步伐加快,今年前四个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增长了一倍多。 近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公布了前四个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相关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全球动力电池在电动车上的装机量从去年同期的26.8GWh上升至 65.9 GWh。 其中,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几乎翻了两番,达21.4 GWh,在全球市场占据32.5%的份额,这巩固了该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的地位。 宁德时代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2020年公司受到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冲击,现在公司的业绩已经迅速回升。”宁德时代专注于与国际汽车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去年宁德时代大约16%的收入来自海外销售,高于2019年的4%。 随着各国努力减少碳排放、消费者青睐更清洁的汽车以及电动车成本下降,电动车的需求也在增加。大众和福特等汽车制造商正投入数十亿美元,在其产品阵容中增加更多电动车,而行业先驱特斯拉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也超出了预期。  SNE Research指出,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电池制造商引领着市场增长,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预计将持续扩大,大多数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增长预计仍将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研究公司Canalys预计,仅今年一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就可能攀升50%以上。 受欧洲电动汽车需求增长的推动,韩国电池企业也实现了强劲增长。其中LG Energy Solution和SK Innovation今年前四个月的装机量增长了一倍多,而三星 SDI的装机量也实现了88%的增幅。
发布时间:2021-06-02 00:00 阅读量:1575 继续阅读>>
中国<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制在快速发展中走向成熟,获取未来竞争优势
如果说生机勃勃的亚太地区在全球锂电池领域堪称一枝独秀,那么中国则是最靓丽的那片“花瓣”所在。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旺盛的行业需求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毫无疑问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也得以迅速扩张。按照制造业通常的产业链逻辑,新建产能必然带来一系列生产自动化乃至数字化技术的投资与应用——这也是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在快速发展中走向成熟,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所在。    新能源汽车:变化中的驱动力  自2012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谓产销两旺,迅速超过100万辆大关。而随着2019年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叠加二手新能源车的低价冲击,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出现了一定下滑,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约97.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0.6%。中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技术的发展,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提升,以及政策影响的减弱,中国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在变化中前行。  相关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同比分别增长31%\34%\36%,新能源乘用车和专用车保持高增长,而客车趋于稳定。在存量电池替换,叠加现有乘用车单车带电量逐年提升、高续航车型占比提升、客车带电量持平的情况下,显然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速将高于新能源车产量增速。  动力电池:迈向智能制造转型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锂离子动力电池主要通过电芯进行封装,再集成线束和PVC膜构成电池模组,再加入线束连接器、BMS电路板构成动力电池成品。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达62.37Gwh,同比增长9.5%,预计2020-2021年电池新增需求为31.66 Gwh和43.83GWh。因此,中国动力电池一线制造商基本仍然保持快速扩产节奏,另一方面则是外资电池品牌加速入场,市场集中度在逐渐提高。例如,2019年国内前十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合计装机量达54.88Gwh,占装机总量的88%,与2018年相比上升约5个百分点,而其中排名前三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制造商又占据了一大部分。  对于动力电池生产而言,除了产能和效率,由于需要满足安全可追溯要求,以及定制化设计要求,因此在质量控制和柔性化生产方面会有更大的挑战。  譬如,针对动力电池,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5月15日联合发布了6项国家标准,并在2016年全面实施。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PACK强调个性化和集成化,需要根据不同汽车款式对动力电池BMS方案、热管理、空间尺寸、结构强度、系统接口、IP等级和保护等指标进行定制开发设计,以提升动力电池系统与不同车型的匹配性。  动力电池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品质、多样化竞争的时代。在当前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浪潮下,动力电池制造商如何聚焦品质和成本,通过一系列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快速提升产能和质量,同时做到降本增效,正是面向未来竞争的一项重要投资。  为此,巴鲁夫(BALLUFF)公司提供了基于传感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作为全球高品质传感器、识别以及网络方案和软件的专家,巴鲁夫中国多年来不断深耕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企业重要的智能制造转型合作伙伴。
发布时间:2020-10-12 00:00 阅读量:1397 继续阅读>>
中日韩<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排位竞争,你追我赶难破局
  在魔幻主义的今年上半年中,汽车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传统燃油车企业有多落寞,新能源车企业就有多欣喜。熬过疫情的中国新能源车企销量开始回升,赴美上市也获得一定认可,而美国领头羊特斯拉更是在中国和欧洲市场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的这些新变化直接带动了其核心上游的动力电池产业的变局。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装机量排名来看,宁德时代、LG 化学和比亚迪分别位列前三。前三家装机量占到总装机量的 70.9%,第一名宁德时代占比近 50%,依然稳坐头把交椅。  但从装机量的同比增长来看,韩、日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进步神速。如果再放眼全球市场,宁德时代已经丢掉连续 4 年全球动力电池第一的宝座,被 LG 化学超越。  从今年 3 月份之后,LG 化学首次超过宁德时代之后,这一格局目前仍未变动。根据韩国 SNEResearch 发布的调查结果,截至 7 月底,LG 化学以 26.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继续领先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的 25.4%,并进一步拉开了与占有 13%份额的日本松下的差距。  尽管 LG 化学和宁德时代的差距不大,但是 LG 化学的增长速度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决定动力电池行业的实力排位赛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当下中国、韩国、日本企业的竞争格局出现哪些变数?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面临怎样的变局?相信这是很多人会关心的问题。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是如何领先的?  根据 Gartner 的新型技术成熟曲线,每一项新技术都会先在“创新概念”出现后经历一个炒作期,然后到达期望的峰值之后迅速下滑,到达“幻灭低谷”,之后再随着产业洗牌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  如果我们回头来看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所经历的跌宕起伏,其实是“暗合”这一曲线,但造成这一曲线的成因,既有技术发展的规律影响,也更有国家产业政策的外部影响。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兴起自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 2012 年后,特斯拉电动汽车逐渐在中国开始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真正被国家和车企所重视。而 201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正式出台,成为这场产业兴起的发令枪。  从 2013 年到 2016 年之间,不仅是各种造车新势力和地方新能源车企井喷出现,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从最初的 40 家,快速增长至高峰时期的 200 多家。因为政策而兴的产业必定会泡沫丛生,也必定会因为政策的转向而快速破灭。  这一阶段,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从产能的供不应求,因为大量企业的上马之后,开始出现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甚至有的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另辟蹊径,想一脚跨入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不过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果然在 2016 年之后,工信部出台新政,要求为整车厂配套动力电池的企业必须拥有 8GWh 产能,而当时大部分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的年产能门槛仅为 0.2GWh,这一下就抬高了 40 倍产能提升的门槛。这一政策的意图就在于淘汰和过滤绝大部分的中尾部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市场留给这场赛道上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少数玩家。  另一方面,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考虑,2017 年,工信部在对三元锂电池路线进行反复权衡之后,最终选择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技术路线,相应选择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动力电池公司陷入被动,这一年国内动力电池公司数量迅速下滑至 130 家左右。  2018 年到 2019 年之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大幅退坡,补贴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再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连续下滑,同样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跟着下跌,更多企业被洗牌出局,到去年底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仅剩 69 家,而这一趋势在今年仍将继续。  政策趋严的调整、技术路线的变动,使得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向头部优秀企业聚集,而这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能够做大做强的内在驱动因素。  为什么这一时期没有日韩企业的身影呢?这仍然源于我国产业政策的“神助攻”。  原本在 2015 年, LG 化学、松下、三星 SDI 等国际动力电池企业也已开始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但在工信部这一年公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文件之后,到 2016 年公布的四批符合该条件的动力电池企业名单中,这三家没有一家进入这个“动力电池白名单”。这意味着整车厂如果使用这三家的动力电池产品,就不能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  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日韩企业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中集体“哑火”,也给了中国企业在国内野蛮生长的三年窗口期。而在去年,随着新能源补贴的大幅退坡和“白名单”的取消,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又和中国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开始同等位竞技。  而这也正是今年 LG 化学和松下在国内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不过,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变局只能是这场中韩日排位赛的局部战场。想要看到 LG 化学逆势而上的原因,就必须再看下全球市场的新变化。  韩国 LG 化学又如何实现赶超的?  受今年疫情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下,宁德时代的装机量出现大幅下滑,借由此 LG 化学第一次以 27.1%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宁德时代,而同期松下也以 25.7%超过宁德时代的 17.4%位列第二。虽然宁德时代随着国内疫情消失,装机量快速回升,很快反超松下,但至今也还没有超过 LG 化学,这就需要我们抛开疫情这样的暂时性因素来考察下深层的原因。  要知道 LG 化学是在全球疫情影响下,不仅实现了逆势增长,而且市场占有率获得了同比 1.5 倍的增长。LG 化学超越宁德时代的关键就在于欧美市场的变化。  从具体的市场变化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变量就是特斯拉 Model 3 的规模量产和全球热销,以及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兴起。而 LG 化学快速增长的原因,正是得益于特斯拉 Model 3、雷诺 Zoe EV 和奥迪 e-tron 这几款车型良好的市场表现,而他们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 LG 化学的动力电池。此外国内的 Model 3 也主要是由 LG 化学提供,而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就卖出了 4.6 万辆,这也就解释了 LG 化学在国内快速增长的原因。  虽然疫情的爆发在开始一段时间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和消费,也限制了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和出货,但是疫情的常态化,反而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一方面,更多人害怕公共交通出行的感染而选择购买私家车,而又因为欧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依然身处疫情中的欧美市场迎来一波逆势增长。  根据数据,仅今年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的销量达到了 40.1 万辆,而我国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还不足 40 万辆,欧洲市场已经开始反超中国市场。而获得欧美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订单的 LG 化学自然就成为这一波增长的直接受益者。  反观宁德时代,第一季度明显是受疫情拖累,而第二季度以至于更长周期,其实是受制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放缓,又没有拿到特斯拉 Model 3 这个头部订单这个大变量的影响。  但归根到底,还是中国企业和日韩外资企业对于全球市场布局的策略和力度不同。宁德时代过分倚重于国内市场,电池产能有 95%都是供给国内客户,只有 5%左右的份额用于出口。而相应的,LG、松下从一开始就不仅局限于国内(当然在国内也占有优势),而是早已全面布局欧美市场,并且做的足够深入,不仅早已是特斯拉的供应商,也成为韩国现代、起亚,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特,欧洲雷诺、奥迪、奔驰等主要车企新能源车型的主要供货商。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在 2016 年颁布“白名单”,政策的本意是扶持国内本土企业,当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让国内企业过于安逸于本土市场。在没有了韩日企业竞争的情况下,没有了提前在全球布局的危机意识。  随着纯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主流方向,获得全球多地入场资格的 LG,将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宁德时代不仅要保住现在国内的老客户,还要积极开拓欧美车企的“朋友圈”。未来,面对新能源车企迅猛增长的装机需求,两家将围绕全球市场展开多轮的产能竞赛和技术竞赛。  动力电池变局下的破局难关  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其实是略显无聊的,其表现不过就是头部几家份额的此消彼长,似乎中国处在动力电池产业第一梯队的位置已经不可动摇了。但问题并不简单,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变化,也对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带来新的困局和挑战。  总体来看,我国只能算是一个动力电池的大国,还不能算做动力电池的强国。由于前几年的重复性建设,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充斥着大量低端产能和结构化过剩的问题。到 2019 年底,我国消失的 150 家动力电池企业,正是这一狂飙突进下的巨大代价。  在这些失败案例中,原本能与比亚迪同台比肩的老牌动力电池企业沃特玛,却因为尝到新能源补贴的甜头,而忽略了新的技术路线,继续盲目扩大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大干快上”地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而现在,这一问题仍然摆在了宁德时代面前。曾经帮助宁德时代走向王者地位的 NCM811 被推上风口浪尖。  起因是装配了 NCM811 电池的广汽 Aion S 在今年 4 个月内连续出现 3 起起火事件,尽管宁德时代和广汽双方还并未对起火原因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人们对 NCM811 的安全性的质疑已经甚嚣尘上。最近甚至一度传出,宁德时代内部已经放弃 NCM811 技术路线的传闻,但很快就被官方辟谣,称宁德时代不会放弃 811 电池。  无论 NCM811 电池技术是否存在问题,但是新的可替代方案确实正在出现。比如,今年初,比亚迪推出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使得比亚迪汉的续航达到 600km 以上,以及今年 5 月,蜂巢能源推出了“无钴叠片电池”,都能在保持续航性能的基础上,大幅降低电池成本。  LG 化学则在今年推出了最新研发的 NCMA 四元锂电池,即向 NCM 三元锂正极材料,混入少量的铝元素,使原本性质活跃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保持高能量密度的同时,也能维持较稳定的状态。这些新技术路线的出现都为未来动力电池产业格局变化带来更多变量。  不过,从目前来看,NCM811 仍然是高端电动汽车企业的首选,宁德时代和 LG 化学都还在加大 NCM811 电池的产能。当然,宁德时代也并没有完全固守一条赛道,同时还在押注磷酸铁锂电池和无钴电池的研发,并且宁德时代领先的 CTP 封装技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而这些正是宁德时代可能避免重蹈沃特玛覆辙的优势所在。  除了上述技术路线的谨慎选择,以及避免生产线重复建设的挑战外,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还要面临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入局。  比如特斯拉已经在大力推进全新的动力电池技术的布局,比如即将发布的干电极技术、硅纳米线技术,以及正在和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百万公里电池和无钴电池。同时,特斯拉也已准备在美国自建工厂,为新技术路线的产品落地提前布局。而像通用也在积极和 LG 化学合作,共同组建合资的电池工厂,来生产新的动力电池。  未来,整车制造企业对于动力电池产业的投资、技术布局,甚至直接上手生产,都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竞争变化。  首先,韩、日动力电池企业仍然将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并且获得更多国际主流新能源车企的订单,乃至更多技术合作、合资建厂生产的机会。特别是韩国 LG 化学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在全球的完整布局,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其次,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还将进一步洗牌,未来可能只有十几家企业存活,产业继续向头部企业聚拢,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但对于头部企业而言,2020 年可谓是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变革大年,如何准确找对新技术路线,并做好提前布局,成为考验这些企业未来生存几率的一大挑战。  此外,还有就是整个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动,下游车企的纷纷入局,划分“实力范围”的合纵连横,都在给我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带来显著影响。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七年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所经历的“技术成熟曲线”不过是因为政策影响而发生的一次模仿式预演,而现在融入到全球的技术和产业竞争格局中,活下来的企业才真正进入一个更长周期的技术曲线当中,现在我们都还在动力电池技术初兴的爬坡时期,巅峰时刻未至,真正低谷也还未到来,一切都还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0-09-16 00:00 阅读量:1620 继续阅读>>
新能源汽车遇寒,<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情况如何?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持续放缓影响,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 46 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 9 月减少 6 家。 排名前 3 家 、 前 5 家 、 前 10 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 2.8 GWh、3.3GWh 和 3.7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 69.7%、80.3% 和 90.7%,无论是装车量还是占比均较 9 月均小幅下降,但总装车企业数量却减少了 3 家,行业仍处于淘汰整合阶段,且不断发生变化 。  我国动力电池装车辆较去年同期明显放缓。10 月,装车量仅为 4.1GWh,同比下降 31.4%,环比上升 3.1% 。不过,磷酸铁锂电池却呈上升趋势,环比增长 12%。1-10 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 46.2GWh,同比累计增长 33.2%。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 32GWh,占总装车量的 69.2%,同比累计增长 52.4%;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达到 13GWh,占总装车量的 28.2%,同比累计增长 1.2%。 伴随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是,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0 月前三名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力神,排位第 3 的企业在不断发生变化。而 1-10 月,前三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合肥国轩。 值得注意的是,10 月 160 Wh/kg 以上车型产量占比保持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10 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系统能量密度在 140 (含)-160Wh/Kg 以上区间的车型产量最高,达 3.1 万辆,占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的 50. 5%;160Wh/kg 及以上和 125(含)-140Wh/kg 区间车型产量分别为 2 万辆和 0.9 万辆,分别占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的 32.5%和 15.2%。 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的放缓,相关问题更加凸显,反映到数据上就是动力电池供应商绝对数量在减少,而头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上升。
发布时间:2019-11-20 00:00 阅读量:1396 继续阅读>>
2018年<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产业链盈利情况一览
又到年终盘点时,近日,动力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交出2018年答卷。 赢合科技:预计盈利2.2亿元赢合科技2018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18年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7年同期增长,预计实现盈利2.2亿元。预计非经常性损益约为2196万元。 赢合科技表示,净利润实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加强了一体化和集成化创新力度,设备性能和品质持续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市场,与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等知名客户签订了供货合同,订单质量大幅提高,客户结构持续提升。 今天国际: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9320.48万元今天国际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2018年1-12月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40万元;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320.48万元,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 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三方面:2018 年部分在实施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导致2018年度项目完成并结算金额相比2017年同期减少;其次2018年公司增加了大量的业务和技术人员,全年员工人数增加29.53%,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技术研发力度,全年研发费用相比2017年增加 35.64%,这两项工作的开展对短期业绩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第三,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下游应用行业需求仍然强劲,公司2018年新增订单12.54亿元,相比2017年增加74.17%,截至2018年年底仍有未确认收入订单16.79亿元。 新宙邦: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3.23亿元新宙邦在2018年1-12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1.63亿元,同比增长 19.14%;实现营业利润 3.42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 15.49%。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合计金额 2352.62 万元,同比增加 924.89 万元,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2415.55 万元。 新宙邦业务稳步增长的原因为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锂电池化学品销售订单持续增长,推动了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得益于外部市场形势好转和公司新产品的竞争优势,电容器化学品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均得到较大提升;此外,有机氟化学品业务因国际市场新客户的顺利开发和国内销售的快速增长,同比实现了大幅增长。 金银河:预计盈利4746.46万元2018年1-12月,金银河营业收入比2017年同期增长约为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4746.46万元,比2017年同期预计下降0%-10%;由于市场竞争的客观因素以及公司加大了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以致净利润与2017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此外,其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额预计为760万元左右,2017年同期的非经常性损益为1284.46万元。
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9-01-18 00:00 阅读量:1667 继续阅读>>
<span style='color:red'>动力电池</span>市场崛起,BMS前途一片大好?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最大的区别是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驱动,而作为衔接电池组、整车系统和电机的重要纽带,BMS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BMS是动力电池组的核心技术,小部件蕴含大智慧,也是整车企业最为关注的环节。 BMS属于动力电池系统的一部分,总的来说,BMS负责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目前,在全球BMS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据着最大市场份额,据预测,伴随着新能源近年来的发展,未来几年全球BMS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市场热度如此之高,成本控制显得十分重要。电池系统的成本构成中,电池组占据了大部,约67%,而BMS系统则占据了第二大份额,约2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BMS技术尚不够成熟以及未规模化生产,当前BMS价格处于高位。在未来随着电路板和芯片技术的成熟以及逐渐量产化,BMS价格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与三电技术相比,BMS还不是很成熟。BMS作为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已经有很大提高,很多方面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但有些部分仍不够完善,尤其在数据的可靠性,SOC的估算精度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具体来说,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检测电池的电压、充放电电流和电池组温度来估测电池的剩余容量(SOC),控制电池充放电均衡,并对电池组进行热管理和与车载监控系统、充电机进行CAN通讯,实现协调控制和优化充电,保障电池安全和延长电池寿命。 SOC的估算精度高,对于相同量的电池,可以有更高的续航里程。所以,高精度的SOC估算可以有效地降低所需要的电池成本。 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均衡控制,分为主动均衡和被动均衡,主动式均衡BMS的优势在于无损均衡和能量利用率高,但是该产品价格较高,结构复杂被动式均衡价格低、功能简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因此两种均衡各有利弊。 在我国的各类BMS企业数量比例中,大致分为专业BMS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厂三类。     专业BMS企业:技术积累较深,参与者众多,但技术相差较大;动力电池企业:主要是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参与,掌握整套电池系统技术,竞争力较强;整车厂:以比亚迪、长安、北汽、吉利为代表的车企均对BMS进行研发,除了核心技术的掌握外,在成本方面较其他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这将为我国电池管理系统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产业链全景图 目前,在全球BMS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据着最大份额,由于日本的领先全球的HEV市场和中国新能源车的高速增长。 据预测,伴随着新能源近年来的发展,未来几年全球BMS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我们整理了国内BMS企业分布图,从图中发现,我国BMS企业多分布在江浙沪皖地区。例如比亚迪主要给比亚迪以及比亚迪戴姆勒汽车配套供应;宁德时代主要给吉利汽车以及东南汽车配套供应。
发布时间:2017-07-07 00:00 阅读量:1569 继续阅读>>

跳转至

/ 1

  • 一周热料
  • 紧缺物料秒杀
型号 品牌 询价
BD71847AMWV-E2 ROHM Semiconductor
CDZVT2R20B ROHM Semiconductor
MC33074DR2G onsemi
RB751G-40T2R ROHM Semiconductor
TL431ACLPR Texas Instruments
型号 品牌 抢购
STM32F429IGT6 STMicroelectronics
BU33JA2MNVX-CTL ROHM Semiconductor
BP3621 ROHM Semiconductor
IPZ40N04S5L4R8ATMA1 Infineon Technologies
ESR03EZPJ151 ROHM Semiconductor
TPS63050YFFR Texas Instruments
热门标签
ROHM
Aavid
Averlogic
开发板
SUSUMU
NXP
PCB
传感器
半导体
关于我们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 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